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5章 論功行賞

宋清風逍遙的這幾日,上書房爭論不休,就是為了此次戰事的獎勵。

皇帝高坐龍椅,目光掃視著政事堂幾位重臣,開口道:“此次江陵戰事大獲全勝,全賴諸位愛卿和將士們的奮勇拼搏。不日便要論功行賞,各位有什麼章程?”

話音剛落,戶部尚書便出列,神色略顯為難地說道:“陛下,如今國庫空虛,戶部實在拿不出太多的銀兩用於賞賜。依臣之見,不妨少賞賜金銀,多封賞官職,如此既能表彰功臣,又能解國庫之困。”

兵部尚書也連忙附和:“陛下,臣贊同戶部尚書所言。”

首輔大人李德敏搖搖頭,反對道:“陛下,此事萬萬不可。官職乃國家公器,授予需遵循嚴格的制度與考量,若只因戰事以官職當賞銀,隨意封賞,恐會導致官場魚龍混雜,滋生腐敗。日後再有真正有才能、有功勞之人,朝廷又該以何重賞?這不僅會讓官職失去原本的價值,還會寒了那些真正為朝廷效力之人的心,長此以往,朝廷公信力何在?”

次輔王文清道:“首輔大人,此言差矣,此次有功之人能夠在兵力如此懸殊的情況下,反敗為勝,怎麼能說是無才無能呢?這些人都是精兵悍將,當得起重獎,如果不重重封賞,那才會寒心呢!”

皇帝微微頷首,沉思片刻後說道:“王卿,所言極是,必須重賞。你們看,此戰誰為首功?”

“回陛下,” 一位大臣上前一步,恭敬地說道,“此次戰事,宋清風將軍雖出身文職,卻在戰場上展現出非凡的軍事才能,巧用洪水之計,大破叛軍,而且還將匪首擒獲,實乃首功之臣。”

此言一出,上書房裡頓時議論紛紛。

眾人皆知,宋清風原本是六品工部員外郎,一介文人,卻在這場戰爭中大放異彩,立下赫赫戰功。

但他文職行武事,該如何封賞,著實是個難題。

“宋清風居功至偉,連升三級都不為過。” 次輔王文清說道,“再者,朝廷無銀可賞,以官職頂賞銀,依臣之見,連升四級,方可彰顯陛下對他的嘉獎之意。”

昨日王文清得齊王授意,知道宋清風已然接受齊王賞賜,心向齊王,以後有可能是自己人。

皇帝聽後,神色平靜,微微點頭,緩聲道:“宋清風確實功勞卓著,朕準他連升四級。”

當聽聞宋清風僅憑藉五百神火營便取得如此輝煌的勝利時,他心底那團許久未燃的火被瞬間點燃。

這些年,大楚局勢風雨飄搖,朝堂之上,冗官現象嚴重,行政效率低下;軍隊之中,吃空餉的問題屢禁不止,士兵訓練懈怠,戰力愈發低下,邊境時常遭受侵擾,國家的根基也隨之動搖。

若再不做出改變,大楚的未來岌岌可危,他一直在暗中尋找一個契機,一個能改變現狀的契機,而宋清風的出現,讓他看到了一絲曙光,心中也悄然有了自己的盤算。

宋清風在戰場上展現出的謀略與勇氣,以及對神火營的出色指揮,讓皇帝意識到,此人或許就是他一直在等待的那個人。

皇帝打算先讓宋清風連升四級,以此作為嘉獎,同時也向朝堂上下表明自己對功臣的重視。但這僅僅只是開始,在他的規劃裡,宋清風還有更重要的使命。

他希望宋清風能夠成為先鋒,以神火營為樣板,逐步整頓軍隊,打造一支精銳之師,重振大楚的軍威。

然而,這一決定卻引起了一些大臣的反對。

吏部尚書站了出來,神色嚴肅地說道:“陛下,宋清風雖立大功,但他畢竟是文職出身,驟然連升四級,恐難以服眾。況且,官職晉升需遵循朝廷的法度,如此破格提拔,恐怕會擾亂朝廷的官員晉升秩序。以臣之見,升兩級為好。”

這傢伙屬意名正言順的五皇子,堅定的後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