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的開墾荒地,挖溝引渠就可以解決地的問題。有了多餘的地,就能接納更多的人,人多了需要開銷,就有了更多的商家,商家多了城池自然也變的繁榮起來。”
“是這個道理。可讓清河富起來談何容易!”
“這當然只是表面。”
“還請衙內賜教。”
“如今黑風山已滅,百姓出行耕作,商隊的貨運不再危險,這只是外在治安,城內的治安同樣需要維護,讓百姓不受酷吏侵擾。”
高世德抿了一口茶水,“等營造出周邊安全,城內和諧的景象,口碑傳出去,屆時自然會有更多的百姓想來清河落戶生活,更多的商人想來清河做生意。”
這些道理柳萬誠都懂,這也是他之前幾次出兵黑風山的原因,小吏對普通百姓的盤剝早已根深蒂固,各個城池也大同小異!
柳萬誠下了狠心,‘看來想幹出一番事業,有必要辭退一批跋扈的吏員了!’
高世德也知道吏員是因為薪酬太低了,才會盤剝百姓,如今清河的府衙有錢,他提議柳萬誠根據百姓的衣食住行用幾個方面挑選出合適的產業組建一個官辦作坊。
“僱傭百姓做活,不也是給百姓提供生計嗎?作坊的效益拿出一部分為百姓做些實事,一部分給吏員增加一些補貼,沒必要讓他們盤剝百姓。”
,!
柳萬誠覺得他如果這樣做那就是他瘋了。
高世德看他面色為難問道:“怎麼,有哪裡不對嗎?”
宋朝對官員經商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官員也都是暗地裡控制某些產業,大家都心知肚明。
畢竟無論誰做生意都能給國家創造稅收。只要不是欺行霸市,惹得天怒人怨,朝廷基本也不怎麼管。
這個提議要說柳萬誠不心動是假的,可他也有顧慮,“衙內,這官辦作坊能行嗎?”
“怎麼不行,朝廷都有自己的作坊,縣裡為什麼不能有?”
“話雖如此。可可我這畢竟只是一個小的縣城。”
高世德想了想,真用清河縣的名義創辦作坊,有大量資金做後盾,有官府做後臺,只要合理經營,想不發展壯大都不可能。
可如果以後真做起來了,柳萬誠八成就說不上話了,到時候朝廷會派人來接管產業的。
朝廷雖然管的不嚴,卻也有明文規定禁止官員經商的條例。
其實用任何人的名義都行,只是那樣別人肯定以為是柳萬誠的產業,他這種小卡拉米的角色,如果有人對作坊起了覬覦之心,那他的仕途就沒了。
“你以我的名義開辦作坊吧。這樣應該就沒問題了。”
如果是高世德的名義,那就不會有人敢打歪主意了,別人只會以為這是柳萬誠在討好高世德,甚至參與作坊運作的管理層也不敢造次了,內憂外患一下子都蕩然無存了。
柳萬誠拱手對高世德鞠了一躬,“多謝衙內諒解。”
“既然用我的名義,那你就給我辦好了,若是給我丟人,少了工人們的月錢!那你可不會有好下場。”
“不敢,下官知道輕重,絕不會壞了衙內的聲譽。”
:()高衙內的恣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