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些人才也都是與軍中士兵同等待遇。”
“之前有二十工分一天的活都是又苦又累的,比如之前清理城外的汙穢,安葬那些死人,還有去山上挖葛根。”
“而現在城外已經清理完畢,葛根現在也有足夠的人去挖,大家便只能搶工分更低一點的活計。”
“可若是學習一段時間之後,便能去做看著體面又輕省,工分還高的活計的話,你說學堂還會缺學生嗎?”
學認字算數,總不能比搬運屍體清理糞水和下地挖葛根還累吧?
吳康仁啞口無言。
他想了想,只能從更長遠的角度勸她:“《道德經》中所言:為道者,非以明民也,將以愚之也。民之難治也,以其智也。”
“自古以來,書籍和知識都是掌握在少數人的手裡。”
“將軍若要走這一步的話,還望三思而後行才是。”
這句話的意思是善於推行‘道’的人,並不去啟發民眾的精明智慧,而是教育民眾迴歸純真質樸。
民眾之所以難以治理,是因為他們的智慧和心機過多。
因此,用智慧和心機來治理國家是國家的大禍;不用智慧和心機來治理國家,才是國家的福澤。
歷朝歷代上位者為了更好管理百姓,推行愚民之術。
透過讓平民變得愚蠢,思想不曾得到開化,來達到更好治理國家的目的。
畢竟當一個人的腦子裡只有面前的一畝三分地,只有娶妻嫁漢,生孩子和填飽肚子這幾件事,接觸不到更深層次的東西,也明白不了什麼大道理時,那他就會安安穩穩的待在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一輩子。
不會升起一絲一毫反抗的心理,就算遇到什麼事,怨天尤人覺得自己命苦,也不會想起來是上面的管理者有什麼問題。
因為他們的腦子都已經退化了,根本想不到這上面來。
而李昭此舉,是在開化普通百姓的腦子,讓原本被掌控在大家貴族手上的知識能被放到平民手上去。
屆時要是被其餘的世家貴族知道了,那李昭屬於是侵害了大部分人的利益,會成為眾矢之的。
不管從哪方面來看,在吳康仁看來這都是極為不明智的決定。
只能委婉的勸說。
陳德山聽的眼前發花,皺著眉頭問:“好端端的吊啥書袋子啊,盡說些讓人聽不懂的話·。”
“德山兄回去後多讀些書就能明白了。”吳康仁笑著說道。
陳德山:......
好像被鄙視了。
瞧不起誰呢,他回去就把書讀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