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倒是想。」禹修淡淡說,「看大綱去了,掛了。」
謝曉的新作品叫做《生亦何歡》,講述的是一個叫做王三的男人的家長裡短。王三是個漁民,住在沿海地區,雖說故事的著眼點很小,但它發生在改革開放的那個,展現了大時代下小人物的命運。
大綱總共不過兩頁,但光是劇情的架構和表達的立意就讓禹修感覺,謝曉的水平似乎又進步了。
他掏出手機,給謝曉發了條微信過去。
【禹修:謝老師,劇本我看了】
【禹修:沒想到你還會寫這種年代戲】
和以往一樣,謝曉回復微信很慢,過了好久才回復了一句:
【謝曉:查了很多資料。】
【禹修:你是生活在沿海地區嗎?】
【禹修:光是查資料應該很難寫出這種劇情】
【謝曉:確實採訪過一些經歷過那個時期的人】
【謝曉:所以這個本子寫得挺慢的】
【禹修:慢工出細活】
【禹修:這個劇本我很感興趣】
這下謝曉很久都沒有再回復,或許是面對誇讚,她不知道該有什麼樣的反應。
禹修倒也習慣了謝曉的愛答不理,不過他始終覺得奇怪,兩年前,在《夏果》上映後,他曾跟謝曉見了一面。
在他的印象中,謝曉明明是個很外向、話很多的人,但她在微信上給人的感覺卻非常高冷。
就好像換了個人似的。
剛想到這裡,禹修的餘光突然瞥見有兩個人走進了咖啡廳裡。
這兩人看上去像是情侶,似乎剛從沙灘上回來,肩上都披著浴巾,裡面的泳衣還是濕的。
不過這不是重點。
儘管兩年未見,禹修還是一眼便認出,這兩人中的女生,正是剛才還在跟他聊天的謝曉。
中國人似乎都很愛來東南亞旅遊,雖然這個國家相對來說比較小眾,但還是可以遇到零散的中國遊客。
謝曉顯然也是來旅遊,而她還沒有發現禹修也在這裡。
禹修的位置離點單臺有些遠,不過四周也沒有其他客人,他便略微調高了音量,叫了一聲:「謝老師。」
在這異國他鄉,中文應該很突兀才對,就連收銀的服務員都抬眼看了看禹修,但謝曉卻沒有任何反應。
禹修又叫了一聲:「謝老師。」
這下服務員用手指了指禹修的方向,提醒謝曉有人在叫她。
謝曉這才回過頭來,在看到禹修的瞬間,她臉上的笑容凝固了一瞬。
不過她很快恢復如常,和身旁的男人說了什麼,接著朝禹修走了過來。
「禹修,你怎麼在這兒?」謝曉走到禹修對面坐下,表情很是意外。
她給人打招呼的方式是先叫人的姓名,這像是許久未見的朋友意外偶遇,一點也不像兩人剛剛還在聊天。
不過每個人習慣不一樣,禹修也沒有在意。
他給謝曉說過自己在這個國家拍戲,所以預設謝曉的問題是為什麼在這個酒店。
「劇組放假兩天,明天就回國拍國內的戲份。」禹修說。
「你在這兒拍戲呢?」謝曉又問。
禹修覺得有些奇怪:「我不是給你說過嗎?」
「啊……」謝曉露出思索的表情,然後「嗐」了一聲,「最近光顧著旅遊,都把這事給忘了。」
說完,她拿出手機來,不知給誰發起了訊息,又問禹修道:「你最近拍戲還順利嗎?」
這句寒暄也不像是兩人才剛剛聊過天。
「還好。」禹修壓下心裡的怪異,繼續跟謝曉閒聊,「你是寫完劇本出來放鬆嗎?」
「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