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優勢超過對方戰車及步兵,趁對方開啟營門之際直搗黃龍。
此戰術看似簡易,實則是蒙恬在河套地區多年與匈奴作戰,歷經百戰所得的經驗積累。
匈奴以馬背為家,行動迅疾如風。
加之他們幾乎沒有鎧甲防護,身上披掛的甚至連皮甲都不是,僅僅是未經處理的老羊皮,更別提馬鎧和戰車了。
故此,匈奴往往將速度優勢發揮至極致,特別擅長側翼襲擊。
草原並不適宜戰車大規模衝鋒,但蒙恬軍中同樣裝備有戰車。
即使是較輕便的戰車,正面迎敵,匈奴騎兵也無法抵擋。
倘若以戰車為先鋒,衝散匈奴騎兵陣型,再由緊跟戰車的步兵包抄追擊,喪失速度優勢的匈奴騎兵只能成為刀下亡魂。
通常一個戰車軍陣配備一輛戰車,後跟三列步兵,共計七十五人。
戰車在戰鬥狀態下會在前方設定盾牌,車上站立全副武裝的甲士,同時戰馬也穿著馬鎧,馬首前方還連線一根粗壯的橫木,直接固定在車轅上。
一方面,這根橫木增強了戰馬承載力,另一方面,它主要用於防止衝撞,衝撞的力量將由戰車車轅和車體承受,而非戰馬。
畢竟自周朝以來,戰車對沖已是戰場常態,這根橫木的作用類似後世汽車的防撞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