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5章 整個計謀雖看似精巧,實則步步險招。

他微微有些感慨,又略感欣慰地掃視一圈眾親衛,他們中既有他的親衛,也有公子扶蘇的親衛。

然而,無論是公子扶蘇的親衛,還是他的親衛,都是他長城軍中的勇猛戰士,是生死與共的袍澤!

“可惜沒有酒,不然定要與你們痛飲一番!”他頗為感慨地說道。

蒙喜也有些遺憾,蒙恬治軍嚴謹,秦軍軍紀中雖未明確規定飲酒事項,但在蒙恬的軍隊中,一年僅允許飲一次酒,平日裡私自飲酒都會受到鞭笞懲罰。

所以,大家身上都不會攜帶酒水。

這時,一名親衛突然羞澀地開口:“上將軍,末將有一壺酒!”

所有人的目光瞬間集中在他身上,只聽他尷尬地解釋道:“只是酒太少,不夠大家分飲。並且……沒有下酒菜。”說著,他從腰後取出一個癟癟的皮囊。

蒙恬凝視著他,對方也毫不畏懼地回望著他,蒙恬突然放聲大笑,“甚好!這樣便足夠了!何況,怎會沒有下酒菜呢?”

說著,蒙恬接過皮囊,拔掉塞子在鼻尖聞了聞,“好酒啊!”

先秦時期的酒文化燦爛輝煌,那時的酒還稱為醴,由糧食經過淺層發酵製成,酒精度較低,且含有大量雜質,類似於後世的甜酒,飲用時還需過濾。

秦國最初便是透過向周天子進貢包茅(濾酒用的茅草)發跡,到了秦代,已經開始採用酒麴發酵技術釀造,酒中雜質大大減少,變得清澈透明,酒字也因此誕生。

那位親衛拿出的,正是上品美酒,名為白薄。

白薄乃秦酒中的代表品類,它是真正

割股侍君的故事,在歷史上赫赫有名,如同《二十四孝》中的典範,無論文化水平高低,都被視為侍奉君主的最高禮節,深入人心。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流亡至衛國邊境時,頭須盜走了重耳的所有糧食,躲進了深山。

重耳陷入糧荒,難以維生,這時介子推果敢地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以滋養重耳的生命力。

重耳後來成為威震天下的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備受秦朝尊崇的賢明君主,而介子推也因此被譽為介子,因其“割股侍君”的事蹟深受後世敬仰,逝後安葬於介休綿山。晉文公深感愧疚,將綿山更名為介山,並建立祠廟以示紀念。

這段故事發生在兩位賢者之間,秦漢時期對此類行為尤為推崇,以至於出現了獵戶殺害妻子、割肉款待曹操的事例。

儘管如此,割股侍君本質上仍是下位者對上位者的極高敬意表現,其根源可以追溯至上古時期的人殉儀式。

另外,在周代,血液被視為神聖之物,締結盟約時需歃血為誓,即在唇邊塗抹鮮血,象徵盟約的神聖不可侵犯。

而身為國朝九卿、上將軍的蒙恬,竟要向自己的親衛行此大禮,令人難以置信。

秦時的等級觀念極為嚴格,高位者對低位者擁有生殺予奪的大權,毫無平等可言。蒙恬雖無意挑戰這套制度,但他認為,在生死關頭,與其區分九卿與親衛的身份,不如共同赴死。

他豪情滿懷地道:“往昔你們這些英勇的戰士在戰場上為我、為大秦拋灑熱血,鐵骨錚錚,從未玷汙秦人勇士的英名!今日,我願以我的血肉,為諸位壯行助威!”

眾親衛面露猶豫,一時難以接受。

蒙恬身為上將軍,國家重臣,竟要割破自己的血脈以激勵下屬,實屬罕見!

蒙喜率先打破沉寂,他放聲大笑,抓起酒囊,眼神熾熱如火,環視眾人,充滿豪情地說:“我曾聽說,昔日齊國有兩位勇士在路上偶遇,交談甚歡,於是各自割下自身肉塊佐酒。”

“酒盡之時,兩位勇士亦隨之去世。世人稱他們愚蠢,但我對他們那份膽識和豪情深感欽佩,渴望效仿。如今有上將軍的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