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這三千名匈奴俘虜就在陳副將的驅趕下,安然無恙地回到了上谷郡。
初見大批穿著匈奴服飾的人群逼近城池,上谷郡守軍誤以為敵人攻城,緊急鳴鐘示警。待看清是俘虜後,才放下心來。
此次歸來,陳副將雖損失不小,但也收穫頗豐。
那一萬多敵軍中,騎兵佔了相當比例,他們所騎乘的戰馬品質優良。戰事結束後,這些馬匹以及遺留的輜重物資,悉數落入陳副將手中,甚至是由這些匈奴俘虜幫忙搬運回來的。
此外,各類武器、盔甲、糧食等必備物資,陳副將也斬獲不少。總體來看,雖有損失,卻也算小有盈餘,只是那些犧牲的兄弟們再也無法迴歸。
與此同時,衛青在龍城的戰役也進入了高潮階段!
憑藉三千騎兵,衛青採取誘敵出城的戰術。
他在城門外頻繁挑戰辱罵,時而騷擾敵軍,短短一日工夫,便令龍城守軍不堪其擾。
龍城守將並非愚鈍之輩,一眼便識破了衛青的意圖,但眼見敵人僅憑千人竟敢直逼城下叫陣,不由得怒火中燒,認為這是送上門來的功勞,遂決定主動出擊。
結果顯而易見,衛青領兵作戰勇猛無比,幾乎未費多少智謀,便以三千騎兵硬碰硬地擊敗了五千敵軍。
乘勝追擊,衛青一舉攻入城內,大破敵軍。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場戰役,衛青從頭至尾只用了不到三天時間。
龍城大捷!
然而,攻陷龍城後,衛青面臨一個重大抉擇:是直接佔據龍城,還是撤兵回防?
當前大漢兵力有限,強行佔領龍城可能導致戰線過長,陷入被動。
衛青無奈嘆息,若非其餘三路戰況不利,要麼大敗,要麼無所建樹,他也不會如此糾結。
然而,佔據龍城的最大益處在於,可以以此為據點,最大程度地拓展大漢對邊疆的影響力。"
龍城雖非戰略要塞,一旦佔據,大漢就能進可攻退可守,從而實現對匈奴戰爭態勢的根本轉變——由守轉攻!
經過深思熟慮,衛青暫定放棄龍城。
目前部下疲憊不堪,此次取勝已是險中求勝,若再冒進深入敵境,無異於自殺。
要想再次發起攻勢,衛青需率軍退回上谷郡休整兵馬,確保從上谷郡至龍城的補給線暢通無阻。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對匈奴構成威脅。
倘若此刻狂妄自大,貿然深入敵腹,只會招致覆滅。
儘管心有不甘,衛青也只能暫時捨棄龍城。
為了確保日後能順利奪回龍城,衛青決定徹底摧毀龍城的防禦力量。
此地守軍已四散奔逃,衛青趁機俘虜了一千餘名俘虜。
龍城原有守軍約六千人,此次攻城戰中,衛青消滅兩千敵軍,俘虜一千,其餘三千人則潰散或逃脫。
要重新集結這三千人並重建防線,絕非易事,且人員調動也需要時間。
從龍城至上谷郡只需幾日行程,單騎快馬一日可達。
只要動作迅速,衛青完全有機會調集援軍接管龍城。
一旦成功接管,龍城將成為插入敵人咽喉的一柄利劍,使匈奴進退維谷!
決策既定,衛青立即集結兵馬,攜帶俘虜撤離龍城。
兵貴神速,如若讓匈奴反應過來,此次勝利果實恐將瞬間喪失殆盡!
慶幸的是,四路大軍中雖有兩路失利,但還有一路由公孫賀統帥的軍隊雖未立功,卻也保全了實力。
如此一來,衛青可與公孫賀聯手,限制匈奴在邊疆的活動範圍。
若不佔據龍城,匈奴在進攻時必須提防來自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