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5部分

第1262章 武松打虎

唐易點點頭,這個面子得給,因為衝的是刁欽三,“不敢不敢,那我今兒跟著開開眼吧。”

刁欽三多少能看出亮子的盤算,最起碼也有聞名見面,想試試唐易眼力的意思,接著對亮子說道,“你運氣好,大家一起看看吧!”

亮子拿出的,是一件筆筒,青花筆筒。

個兒頭很大,二十多厘米高,十多厘米的直徑。胎體挺薄,青花髮色青翠。整體給人一種清麗疏朗的感覺。

最有意思的是,這個筆筒的畫片,畫片很滿,畫工也不錯,不過內容,竟然是景陽岡武松打虎。

這個畫片,最起碼能說明兩點。

第一,這個筆筒的年代,應該是晚明以後的。

別看水滸傳的成書時間是在元末明初,但是這個出現水滸傳的故事“畫”,大致是從晚明興起的。晚明時期,帶版畫的小說刻本流行起來,進而影響了瓷都的陶瓷畫片。

第二,不用看底款,就能基本判斷,不太可能是官窯。因為明清官窯,從來沒聽說出現過這種畫片。

實際上,這件筆筒的底款也不是官窯款兒,而是隻有兩個字:辛未。

這是個干支紀年時間。不過即便有這個“辛未”,也很難判斷時間,就算只從晚明算到晚清,也有兩百多年的時間。“辛未”六十年出一次,也出現過了好幾次。

唐易看完底兒之後放下,基本就有數了,又看了看亮子,“亮兄你怎麼看?”

“青花髮色,像康熙民窯。但是胎卻相對要薄。而且,畫片的人物也對不大上。要再往後推,清代中晚期,青花髮色卻又不對。”亮子應道,“總之判斷起來很彆扭。”

亮子的瓷器水平算不上很高,而且這件東西也確實不容易判斷。

“怎麼不想想可能是明代的民窯?”唐易反問了一句。

“要是明代的,只能是明晚期的。明晚期官窯都很少見,而且饑荒遍地,戰亂頻發,民窯應該做不出這麼漂亮的東西吧?”亮子猶豫了一下,接著說道,“我甚至覺得,這是件高仿康熙民窯,不過沒仿到位。總之非常奇怪,像是老東西,但是有點兒四不像。說是高仿吧?又有老東西的那種味道!”

唐易想了想,“我看你是連想都沒敢往明晚期去想。那時候,就有瓷質筆筒出現了,只要這個基礎存在,畫片裡的人物內容又和明晚期版畫風格吻合,應該先去往這方面想啊!”

這些古代的文房用品,現在都不太用了,所以關注的人也不多。實際上,絕大部分文房用品,在宋代基本就全乎了。只有筆筒這個東西,是明後期才出現的。

筆筒為什麼出現這麼晚呢?因為它“沒用”。

筆筒是幹什麼用的?裝筆。但是我們想想,這用過的毛筆,你不能筆頭朝下放在筆筒裡吧?這樣放筆毫就給“戳”壞了!

而且,筆頭朝上也不行!用過的毛筆,筆頭朝上放在筆筒裡,那筆毫就散了,那就不是毛筆,成拖把了。再有就是,頭朝上,筆桿是竹子或者木頭的,殘留的水分進入筆桿,容易壞。

所以,用過的毛筆,一般是應該吊著放的。

那麼,筆筒和筆有關的作用,只有一個了,就是裝沒有用過的毛筆。但是沒有用過的毛筆,裝哪裡都行,盒子裡收著似乎更好。所以,筆筒這種文房用品,在其他文房用品都出現了之後,遲遲沒有出現。

明代後期出現筆筒,最開始也不是裝筆的,是賞玩用的。說白了,就和案頭擺個山子、擺盆花兒一個作用。慢慢地才流行開來。但實際上,賞玩價值還是大於實用價值。

明後期,竹製筆筒很多,瓷質筆筒也有。不管是什麼材質的筆筒,首先得要求好看一些,因為要賞玩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