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遊?
對於這位自己在殿試中欽點的進士皇帝當然記得……就連對方的婚事還是自己定的呢!
況且對方當上進士的時候還是當時最年輕的一位,又是北冀盧氏之後,所以就記住了這個人。
原以為對方既年輕又有才學,日後可堪大用。
誰知道對方在獲得進士後並沒有虛心學習,反而在京城中鬧出不少笑話。
先是追求翰林院學士陳院長的女兒,與同為競爭對手的禮部司司長的大公子大打出手,結果被對方依仗權勢戲耍了一番,成為學生中的笑柄。
若說這是年輕人的玩鬧也就罷了,誰知後來的王遊更加大膽,開始拿明鏡司的設立說事。
明鏡司是太傅設下的機構,其目的是為了督促督察院,以防督察院的人也假公濟私,期滿不報,並且為了區別於督察院的審查機制,明鏡司上報是統一到曹太傅那兒才能向皇帝稟報。
曹太傅是誰!
先帝欽點的輔政大臣,就連皇帝自己都要讓他三分,一個小小學子也敢妄議朝政,煽動言論。
而隨著王遊在學術上表現平平與預期相差甚遠,以及他家世身份逐漸曝光,發現他並非北冀盧氏宗家,甚至連分家都不算!
之後無論是在學生中還是在官員中排斥他的人就多了!
最終的結果大家都知道……王遊被逐出京城。
並且下派到一個危險的縣城裡為官,頗有借刀殺人的意思。
皇帝自己也愛才,不會在意這些小打小鬧,但如果對方沒能夠表現出任何才能,在人才濟濟的京城中根本入不了眼,那二十幾歲進士的身份,也只是唯一的談資罷了。
或許是對方淒涼的身份在朝堂中引起了一些大臣的憐憫吧,在放逐王遊的時候特意提到了他的婚事。
說奕都縣城有個前朝大將的後人,在當地很有威望,如果賜婚王遊或許能夠保他一時,至於後面會怎麼樣……
自生自滅吧。
朝堂之爭本就無情,若王遊真的死在了奕都,那他的事蹟說不定能警醒那些年少有才的學子們。
這也算他作為當朝進士唯一的貢獻了吧。
但……
很多時候結局往往出人意料。
所有人都沒想到那王遊人雖然去往奕都,可短短一年時間名字卻接二連三的出現在朝堂之中……
最開始是對方剿滅了三江一帶的水匪,按照朝廷功令應該給予嘉獎才行,可對方非但不要並且要主動承擔了當地贍養江湖門派的義務。
帝王家也是需要顯威的,臣子不肯要東西,但自己不能真的不給。
正好當時說到了南境鄉試……
便給了對方一個舉士的身份,也相當於恩賞了,但隨之而來發現科舉洩題的也是他。
“這王遊真有你說的這般有本事?”周皇帝看著賴仁詢問。
“他之前的事臣不知,但從這次南境鄉試中看得出此人才華出眾,臣與他接觸過幾次,多謀善斷,自知輕重……對了,還有這個……這是他與臣在泊陽望江樓時寫下的文章。”
說著賴仁將攜帶過來的文章交給周皇帝,上面謄抄的就是王遊在望江樓上寫下的文章。
“當時他望江提筆……”
賴仁還把當時的情況大概說了一遍。
後來是遇到了襲擊,否則這篇文章在當時就該引起轟動的。
但好飯不怕晚,時間雖然久了點,可再有人拿出這篇文章看依然驚為天人!
周皇帝初看覺得有趣,再聽聽當時的場景,越來越發現其中不少神來之筆。
“時運不齊,命途多舛……”
“這篇文章足以刻在翰林院大殿內,為何之前未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