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章 進山

鎮子外有條小溪,聞晴邊走邊看,到小溪邊,這條小溪不寬但比較深,水流急,對吳青說:“我們抓幾條魚去換糧食吧。”吳青遲疑,“怎麼抓?”聞晴把兩人的糧食從揹簍中取出來放到一邊,然後把兩個揹簍打倒放到溪水中,堵住了溪水,折了一根帶樹葉的樹枝,從上游向背簍趕去。

趕了幾次,二人把揹簍提起,果然在裡面發現有一條2、3斤大魚和六條巴掌大的小魚,更小的魚聞晴撿出來丟回水裡,兩人又向上遊走了一段,找了一個轉彎的地方,把揹簍沉下水裡,如法炮製又網住了二條大魚,十條小魚。

聞晴把揹簍提起來,把水抖幹,然後在揹簍裡鋪了樹葉,大魚用蘆葦葉串起來,提著走,小魚就包好放進揹簍。

這麼一耽擱,路上的行人已經多起來,兩人就加快步伐,終於趕在8點前到了鎮上。這個鎮子叫尚義鎮,歷史悠久,是以前茶馬古道上的一個鎮子,許多建築都是明朝修建的,到現在有兩百多年的歷史,白牆黑瓦,翹脊深簷,石板鋪地,地上石板被車馬磨得光滑,看得出曾經的繁華。

趕集天人比較多,鎮子上的居民在自家門前用二根長板凳和一塊涼板搭成小攤位,村裡來的就只能在別人的屋簷下找塊地方把東西擺出來,當然要給主人家兩個雞蛋或者一把菜。聞晴兩人東西不多,就在鎮尾把揹簍放下,用樹葉鋪好攤子,把魚放在樹葉上。

兩人都沒吃早飯,這時候忍住飢餓,聞晴拿出一小袋麥子,去附近走走,主要是問鎮上居民願不願意用粗糧換細糧。街上人潮如織,聞晴專門去問那些房屋高大整齊的人家,最後用10斤小麥換了25斤陳年玉米回來,這邊吳青也把小魚賣出了,她偷偷地給聞晴看,賣了2元錢。

吳青拿了錢去買早飯,聞晴守著攤子,不一會兒,來了一個老大媽,看了看攤子上的東西,問:“這魚怎麼賣的?”聞晴說:“這是早上撈的,還沒死,新鮮著呢,一條有2、3斤,只要二元,比肉還便宜。”大媽猶豫半天,這魚應該有2斤多,算下來一斤不到一元錢,也不貴,又講了價,終於以一條1元9角成交,大媽買了2條魚,路過的男人買了剩下的那條魚,一共收入5元8角。她們還有一包10斤小麥準備換粗糧。

吳青買了四根煮熟的紅薯回來,花了一角錢,兩人吃了當做早飯,吳青背起揹簍沿街問價,用5斤小麥換了20斤紅薯,5斤小麥換了15斤高粱米,總算完成了今天的任務。

走在回村的路上,兩人的心情都不錯,一直嘰嘰喳喳的聊天。從後面追上來一個年輕男子,個子不高,目測不到170厘米,空著手,主動對聞晴兩人打招呼,“聞知青,你們趕集去了嗎?”聞晴疑惑地看向他,那那男子忙說:“我是向陽村的林天路,我媽就是林二嬸。”聞晴點點頭,也不看他,只是與吳青聊天。林天路說:“我幫你背揹簍。”說著伸手取聞晴背上的揹簍,聞晴側身躲開,說:“林同志,不用了。”林天路看聞晴躲得堅決,只好收手,默默走開,跟在她們後面,走到村口,林天路向她們揮揮手,說:“聞知青,再見。”聞晴假裝沒有聽到,與吳青向知青點方向。

回到家裡,兩人把揹簍中的東西拿出來擺在桌子上,玉米25斤、高粱米15斤、紅薯20斤,家裡還剩下50斤小麥,這些糧食要吃到9月份甚至年底了。

下午聞晴就窩在閣樓上,明面上是睡覺,實際上是進入空間,空間中的蔬菜已經可以摘了,聞晴種的都是當地品種,拿出來吃也不打眼。水稻已經育好秧苗,聞晴整理了五畝大小的水田,又挖了一條水溝從湖中引了水澆灌水田。她把水稻秧苗插入大田,累出了一身汗水。聞晴去了竹樓衛生間,放了泉水進來,這水洗起來微溫,舒舒服服泡了澡。

擦乾頭髮,穿好衣服,去了書房練功,她目前感覺自己的身體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