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4章 社辦企業

莊西恩上班後,方園、林清源把報表給他看,方園興奮地說:“莊哥,咱們去年賺了760萬元,怎麼分紅?”

腳踏車廠賺了350萬元,腳踏車商店賺了410萬元,主要是腳踏車廠引進三條生產線花了不少錢。

莊西恩想了想,反問道:“你們想怎麼分?”

林清源道:“腳踏車廠暫時不需要引進生產線了,花錢的地方不多,我覺得可以全部分了。”

方園道:“我看好了一個院子,分了紅正好買下來。”

林清源點點頭,“玉梅也想買院子。”

張玉梅見過莊西恩的院子後,多次在他耳邊唸叨要買房子,他也不想租別人的房子住了。

他們在西城南邊找到一個大院子,雖然只有一進,但有五間屋子,院子的庭院也比莊西恩的大,張玉梅十分心動,林清源也想買下來,只是對方要價11萬元,他有些猶豫。

按照迅達的利潤分紅,他們會得一大筆錢,買個院子不成問題。

莊西恩離婚給了聞晴一百萬,為他父母的愚蠢行為買單,如果分了紅,他又有錢了。

三人都贊成分紅,聞晴當然沒有意見,迅達四個股東每人分了190萬元。

莊西恩給方園和林清源打了招呼,這些事情別給家裡的女人講,三個男人都懂的,不約而同保密起來。

聞晴簽了字,賬戶上收到190萬元,方園又給了她2萬元,是大王莊門店的租金。

聞晴決定以後只做個安靜的股東,不再多事,不願見到莊西恩。

辭職後,她把更多精力投入到釀酒。

春天溫度適合,是做酒麴的最好時間,聞晴、王建國、汪國樟、湯林,全部投入到制曲中。

他們把制曲工作全部搬到了新廠房的制麴車間,300多平方米的制麴車間,分成了制曲、踩曲、發酵、儲存四個環節。

皖省有桃花曲,春天的時候制曲,可以把空氣裡的微生物帶入酒麴,讓釀出來的酒別具風味。

是以聞晴還讓人在曲房周圍種了十多株桃樹,她親自做了一批高溫大麴酒曲,每天去觀察酒麴的發酵情況,對曲房的溫度、溼度實行嚴格控制,力爭酒麴質量更上一層樓。

聞晴發現,新廠房的制麴車間空間高,面積合理,這次的高溫酒麴升溫更加均衡,一般來講,酒麴在發酵時候,溫度在較高水平上保持的時間更久,質量也會更好。

新廠房挖了1000口酒窖,他們開始第一批酒窖的培養。

第一批三十口酒窖使用的窖泥,是從原來的酒窖裡取出一些老窖泥,加入了新的泥土,一起敷在這邊酒窖的窖壁上,再加入酒糟、黃水酒、酒麴密封發酵,再養三到四個月,這三十口泥窖就可以開始釀酒。

這是王建國想出來的養窖新方法,如果能夠成功,將會縮短養窖時間。

這一批新酒窖需要的酒泥量比較大,王建國把湯林派到川省買窖泥。

聞晴有些發愁,每個月至少要7、80噸糧食,她想,她應該聯絡各地的農場,多買些糧食回來。

她找到柳隊長,請他與她一起去公社,找找公社領導,想與公社簽訂今年的計劃外高粱、玉米包銷合同。

去年,聞晴以高出市場價的價格收購了二夏村的計劃外高粱玉米,村民們多賺了錢,柳隊長也不用對糧食銷售犯愁。

現在二夏村的村民們只管種地,不管種多少,聞晴都會以略高於市場價的價格收購,柳隊長嚐到甜頭,也樂意把聞晴推薦到公社。

找到公社馬書記,柳隊長向他彙報他們與聞晴的合作方式,以前他也曾經向公社彙報過,但不是給馬書記說的。

馬書記聽後,笑著肯定了二夏大隊與長夏酒廠的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