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年紀大了,總不能還拿鞭子板子逼著他吧?皇上,您可捨得逼太子啊?”
康熙已然走遠,自是不會給他回答,但答案早已在不言中。
……
同樣是遠行,出征可比出巡無聊多了。
既然有太子鑾駕,胤礽也沒非要跟大家一起騎馬,一般都是在車駕中看軍報的。
正好胤祉也不愛騎馬,便也進了胤礽的車駕,幫著他整理文書。
胤祉雖然天生神力,卻自小喜歡讀書,性子雖然慢了些,可勝在謹慎,幾日下來,竟是沒出過什麼差錯。
他不似胤禛那般喜歡思考問題,也沒有太多自己的想法,胤礽叫他整理文書,他就當真只是整理文書,但經他手整理的文書,卻好似比以前旁人整理的更有條理些。
胤礽有心鍛鍊弟弟,便叫胤祉整理之餘,也要歸納總結,提取要義,胤祉依言而為,卻只是客觀的提煉主要內容,完全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沒有摻雜一絲個人的情感。
胤礽玩笑道:“你這與世無關的心境,倒是很適合去編書。”
胤祉卻搖頭:“我可不喜歡編史書,之前我去武英殿瞧過,那些個所謂大儒,為了一個前明的將領喜不喜歡吃肉都能吵上一架!雖說是在編纂史實,可我瞧著,其中摻雜了太多的權衡,一點兒都不真實。”
這話說的,倒是很有道理。
雖說編纂明史之前,康熙曾有言要據實而論,又有萬斯同等前民遺民來共同編纂,但實際成稿中還是會有一些沒有依據,全憑個人想象的評價。
這其實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歷時已久,很多細節早已無從考證,只能從起居注以及宮人口耳相傳中找尋歷史的真相。
為了能更加真實,康熙還特意遣使往朝鮮、琉球等周邊小國抄閱他們當時的記載,帶回來作為佐證,但最終還是會有很多需要後人依靠聯想去填補的部分。
在這個過程中,對於成功者自是多加褒揚,對於失敗者則是更多貶低,終究還是會有偏頗之處。
“太子哥哥,我若是要編書,定要編一本全都是事實的書,”
胤祉說出自己的想法,“要讓後世看書之人,不必再去探究其中是否有虛構之處,讓他們可以透過這套書來了解真實的世界。”
胤礽驚訝:“你想編一部百科全書?”
“百科全書,”
胤祉琢磨了一下,然後突然興奮起來,“這名字好!等咱們大勝歸來,我就開始搜尋資料,要編出一部採擷廣博,包羅永珍的百科全書來!”
胤礽看著在暢想未來的弟弟,感覺這樣也挺好的。
誰說生在皇家就一定要去爭權奪利?
若真如胤祉所言,能編纂出一部百科全書來,於這個時代而言,只怕無上的功績。
時代的進步,並不是統治者一句話的事情,而是需要百姓對世界認知的提升。
封建愚昧往往是因為資訊閉塞造成的,這就像是後世的魔術表演,看似神奇,一旦揭秘,其實也不過如此。
如今大清也在各地努力辦學,希望能讓更多的孩子能讀書知事,但畢竟科舉艱辛,如同過獨木橋,能真正到達對岸之人百不存一,更多的是半途而廢,甚至讀了半輩子書,連個秀才都考不上。
胤礽也曾師承諸位大儒,但他卻從未曾如同正常的學子般死記硬背那些經史子集,康熙充分尊重他的想法,一直在培養他更加寬廣的眼光,而不是讓他拘泥於經典,被所謂的規則束縛了思想。
他看過解剖,學過幾何,還跟康熙一起做過物理實驗,觀察過日食月食,還曾親自丈量土地,測繪地圖,甚至親手設計過一把槍,就是他給孫婉防身的那一把。
凡是他感興趣的,康熙都願意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