攔住了。
他們的漢話說得還不好,嘰裡咕嚕說了半天,胤礽也沒聽懂是什麼意思,最後還是張廷玉找了之前那個實誠監生過來翻譯,才知道這些留學生並不像是朝鮮琉球的留學生那麼有錢,二百四十兩的學費對他們來說已經是傾盡所有,實在拿不出更多了。
“你告訴他們,若他們願意像大清的監生一樣遵守國子監的規矩好好求學,大清就會對他們一視同仁,不但不收學費,還依例也給他們膏火費,”
胤礽說道,“但在此期間他們也不再享有外交豁免權,一切皆以大清子民,國子監監生而論。”
那監生愣了一下:“外交豁免權?可是律法上對他國人有不同的規定嗎?”
“你先與他們說清楚,如果你對外交之事有興趣,孤叫人給你送幾本相關的書過來。”
那監生大喜,先是打發了那些留學生,然後對著胤礽拱手道:“太子,學生有志於進理藩院,為大清之外交出力!”
胤礽點頭:“你外文學的不錯,若有志於此,當多讀相關策論,研究西方的文化,或可考慮報名理藩院的招考。”
如今朝廷裡對外國不屑者居多,很少有朝臣願意去學習他國語言和文化,對外交流多依靠招募的翻譯。
但這些翻譯多為他國來京的傳教士,在翻譯的過程中是否準確並不好說,若沒有其他人能聽懂,就很容易鬧笑話,甚至因為翻譯夾帶私貨而導致大清利益受損。
之前大清使團跟鄂羅斯談判的時候,特意都用軍中懂俄語計程車兵來做翻譯,才能保證在談判中不落於下風,而如今大清開始試探著同世界交往,那麼懂得相關語言的人才就得趕快培養起來。
為此,理藩院設立專職翻譯一科,便是意在培養大清自己的懂各國語言的人才,將來無論是出使還是接待來使,才不會失了風度,叫人笑話。
回宮之後,胤礽將自己蒐集的各國語言文化相關書籍以及他自己學習英文時翻譯的各種文稿一起叫人送去了國子監。
監生們連夜謄抄,後又將原本小心翼翼的送了回來。
這些拓本,特別是胤礽翻譯的文稿,在國子監裡廣為流傳,幾乎人手一份,監生們這才知道,原來太子也在努力學習外國的語言,而他們也努力效法太子,去更多的瞭解其他國家的語言和文化,世界這個概念,慢慢在監生們心中成型。
如今大清還沒有完整的世界地圖,只能靠傳教士、留學生的描述讓世人對世界有了初步的印象,也讓更多人對大清以外的天地有了嚮往。
與此同時,第一次遠航的內務府船隊,在大清水師的護衛下,滿載而歸,即將回到天津港。
胤礽在得知這個訊息的第一時間,就對康熙說,他親自去天津迎接他們的船隊,卻被康熙給攔住了。
“這是皇貴妃看過後挑出的秀女名單,前面是家世品貌都不錯的,後面是相貌出眾但家世普通的,你從中定下太子妃的人選,再挑幾個你看得上的做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