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章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在遙遠的古代,有一座隱匿於雲霧繚繞的深山之中的寺院。

這座寺院彷彿是大自然的寵兒,四周被青翠的竹林和鬱鬱蔥蔥的樹木環繞,彷彿一個世外桃源,與世隔絕。

在那裡,環境清幽,空氣清新,遠離了塵世的喧囂和紛擾。寺院裡居住著一位年邁的禪宗大師,他道行高深,被世人尊稱為空行禪師。

空行禪師一生修持“雖行於空,而植眾德本”的法門,他有著一顆慈悲的心,行走於眾生之間,用智慧和慈悲去化解人們的煩惱和苦難。

他不僅在寺院裡修行,還經常走出深山,到附近的村落去佈道,用佛法的力量去引導人們向善,廣結善緣。因此,他深得四方信眾的敬仰和愛戴。

一日,春風送暖,萬物復甦。空行禪師踏著輕盈的步伐,如同行走在虛空之中,卻又處處留下善行的痕跡。

他身著樸素的僧袍,手持禪杖,沿著蜿蜒的山路,緩緩而下,來到了山下的村落。

村民們看到空行禪師到來,都紛紛走出家門,恭敬地迎接他。他們知道,這位禪師不僅是一位高僧,更是一位能夠帶來福祉和安寧的聖人。

空行禪師微笑著向村民們點頭致意,然後開始了他的佈道。他用深入淺出的語言,講述著佛法的真諦和人生的道理,引導村民們擺脫貪嗔痴的束縛,追求內心的平靜和清淨。

他的話語如同春風拂面,溫暖而有力,讓村民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心靈震撼和啟迪。

在空行禪師的佈道過程中,他不僅傳授了佛法,還親自為村民們解決了一些生活中的難題和煩惱。

他用慈悲的心去傾聽每一個村民的心聲,用智慧去化解他們的困惑和痛苦。他的善行和善舉,讓村民們感受到了佛法的力量和溫暖,也讓他們的心靈得到了昇華和淨化。

村中有一位青年農夫,名叫阿誠。阿誠勤勞善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勞作在田間地頭。然而,連年的天災人禍使得他的收成總是微薄,生活困苦,一家人常常食不果腹。

空行禪師看在眼裡,疼在心裡。他深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於是,他主動找到阿誠。

空行禪師見到阿誠,便問:“年輕人,你的田地裡為何總是顆粒無收?”

阿誠嘆息道:“大師,非我不願勤勞耕作,實是命運多舛,無法抗拒。”

禪師微笑,語氣溫和:“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你若每日行善,積累善緣,自然能夠改變命運。”

阿誠疑惑:“大師,我該如何行善?”

空行禪師指向一片荒蕪的土地:“從這片土地開始,播種善因,必將收穫善果。”

阿誠依言而行,開始辛勤地耕作那片荒地。禪師則每日陪伴在他身旁,教導他如何用心感受每一粒種子的生長,如何用愛去呵護每一株幼苗。

隨著時間的流逝,荒地上漸漸長出了嫩綠的芽苗,阿誠的臉上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他開始明白,善行的積累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像耕作一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春去秋來,荒地上的作物豐收了,阿誠的生活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感激地向空行禪師鞠躬:“大師,感謝您的指點,我終於明白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道理。”

空行禪師點頭微笑:“阿誠,你已經領悟到了真正的財富不在於金銀,而在於你心中的善與德。這份財富,將伴隨你生生世世。”

故事傳開後,許多村民都受到了啟發,他們開始互幫互助,共同行善。村落因此變得和諧繁榮,人人面帶笑容。

歲月如梭,空行禪師終老於此。他的肉身雖然消逝,但他的精神和教誨卻如同那片曾經荒蕪的土地上生長出的參天大樹,深深紮根在每個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