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遠離塵囂的深山之中,有一座古剎,名喚“淨心寺”。此寺建於山坳之間,四周被參天的古木環繞,雲霧繚繞,彷彿人間仙境。寺內有一位禪師,法號“慧明”,他修為深厚,佛法無邊,常常為前來求法的眾生開示佛法,指點迷津。
這一日,正值春暖花開,山花爛漫,慧明禪師正在禪堂打坐,忽聞寺外傳來陣陣嘈雜之聲。禪師緩緩睜開眼,面露慈悲之色,心中卻泛起一絲波瀾。他知道,又有迷途的眾生被塵世的煩惱所困,前來尋求解脫之道。
不一會兒,一位中年男子急匆匆地走進禪堂,神情焦慮,滿面愁容。他一見慧明禪師,便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哽咽道:“大師,我苦啊!我每日為生計奔波,勞心勞力,卻總覺得心中空虛,彷彿被什麼東西束縛著,無法解脫。”
慧明禪師微微一笑,伸手扶起那男子,溫言道:“施主莫急,人生在世,難免受塵勞垢習所困。你且坐下,慢慢道來。”
男子依言坐下,開始訴說他的煩惱。他原是一個商人,整日裡為了生意奔波勞碌,雖然賺得了些錢財,但心中卻越發空虛。他試過各種方法尋找快樂,卻總覺得快樂如同過眼雲煙,轉瞬即逝。他感到自己的心靈彷彿被一層厚厚的汙垢所覆蓋,無法見到內心的清明。
慧明禪師靜靜聽著,不時點頭。待男子說完,他緩緩開口:“施主,你可知,這塵世的煩惱,皆因心中有所執,有所求。你追求的是物質的滿足,卻忽略了心靈的滋養。這塵勞垢習,便是你心中的執著與慾望,它們汙染了你的心性,讓你無法見到真我。”
男子聽後,若有所思,卻又有些迷茫:“大師,那我該如何做,才能驅除這塵勞垢習,恢復心靈的清明呢?”
慧明禪師起身,走到窗前,推開窗子,讓清新的山風拂面而來。他指著窗外那翠綠的山林,說道:“你看這山林,它們靜默無言,卻自有一種生機與活力。它們不受塵世的紛擾,自然生長,自然凋零。你若能像這山林一般,放下執著,順應自然,那麼塵勞垢習自然無法困擾你。”
男子聽後,眼中閃過一絲明悟。他站起身來,深深一禮:“多謝大師指點,我明白了。”
慧明禪師微笑著點頭,目送男子離去。他知道,這位施主雖然暫時明白了道理,但要想真正驅除塵勞垢習,還需經過一番修行與磨礪。
日子一天天過去,慧明禪師繼續他的修行與開示。而那位中年男子,也時常來寺中請教,他的神態越來越平和,心中的煩惱也逐漸減少。
商人得到禪師的指導之後,心中如同撥雲見日,一片明朗。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彷彿要將那山間的清新空氣和禪師的教誨一同吸入肺腑。他邁開堅定的步伐,踏上了回家的路。
回到家中,商人首先將書房整理得井井有條,把那些堆積如山的賬本和商賈往來的信件一一歸類,然後放在了一旁。他不再像以往那樣,一有空閒就埋頭於這些繁瑣的事務中,而是開始靜靜地品茶、讀書,或是到後花園中漫步,欣賞那些盛開的花朵和輕舞的蝴蝶。
他的家人和手下都察覺到了他的變化,他們驚訝地發現,商人不再像以前那樣忙碌和焦慮,反而變得從容和淡定。他的臉上常常掛著微笑,對待家人和手下也更加和善與寬容。
商人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他意識到,過去的自己為了追求物質的富足,忽視了心靈的滋養,導致內心充滿了空虛和不安。現在,他決定放下那些無謂的執著和慾望,迴歸生活的本質,享受那份簡單而純粹的幸福。
他減少了商業活動,把更多的時間用在了修身養性上。他開始學習禪修,每天清晨都會坐在書房中,閉目靜心,感受那股來自內心的寧靜與平和。他逐漸發現,當自己不再被外物所擾時,內心的世界變得如此寬廣和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