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月十三日,李繼義率領大軍路過歇馬鎮,順利抵達西達縣城。
在此處,他召集全軍將領商討進攻洺州的戰事。
大堂內,馮哲起身說道:“王上,據前線斥候所報,魏軍已經在安陽河構建防禦陣地,阻攔我軍南下。”
李繼義聞言,環顧堂下的將領,問道:“諸位,你們對於此事有何見解?”
史敬思起身說道:“王上,安陽河並非大河,河面只有數丈之寬,我軍憑藉優勢兵力,完全可以強渡安陽河。”
其餘將領也紛紛附和。
李繼義問道:“馮哲,你怎麼看?”
馮哲起身行禮後,說道:“王上,微臣贊同史大人所言。”
他走到地圖前,說道:“魏軍在安陽河對岸的防禦重心主要在三個地方,以西向東,分別是陵陽縣,回隆縣,還有南樂縣。魏軍在這三個縣佈置了五萬的兵力。”
“五萬的兵力雖然很多,但是分散在安陽河沿岸就會變得很少。微臣提議,咱們集中一點突破就行。”
李繼義聽後,微微思索,問道:“以何處為突破點?”
馮哲在陵陽縣以東四十里的一個地方指了指,說道:“回王上,安豐鎮。透過微臣對安陽河的研究,此處水域雖然河面寬闊,但是水流最為平穩,適合大軍迅速渡河。”
周同甫提出異議,“馮大人,此處既然最適合大軍渡河,那麼魏軍肯定也會在此處佈置重兵。末將建議,從柳林村發起進攻。這裡的魏軍並不多。”
馮哲笑了笑,“柳林村的魏軍人數是不多,但此處渡口太窄,不適合大軍渡河。一旦魏軍察覺我軍的動向,只需少部分的兵力,就可以將我軍堵在北岸。”
他在地圖上指了指,說道:“我軍在安豐鎮渡河之前,需要先在柳林村,回隆縣等地發起進攻。一來擾亂魏軍的判斷,讓其分不清我軍主力的渡河點。其次,可以將安豐鎮的駐軍抽調走。”
史敬思問道:“倘若安豐鎮的魏軍不分兵,該怎麼辦?”
馮哲輕撫鬍鬚,說道:“如果魏軍不抽掉安豐鎮的駐兵,那麼柳林村,回隆縣的渡河之戰,就由詳攻變為主攻。待大軍渡河之後,在洺州城下會師。”
李繼義聞言,笑道:“諸位,可還有疑問?”
眾人搖了搖頭。
李繼義於是命令周同甫率一萬晉軍從柳林村渡河;史敬思率兩萬大軍從回隆縣渡河;康俊君率三萬草原部族從南樂縣渡河。
他則是親率後續主力從安豐鎮渡河。
翌日清晨,晉軍兵分四路離開西達縣城,向著安陽河殺去。
辰月十六日,周同甫率先發起渡河之戰。
這天清晨,一萬晉軍離開柳林村駐地,向著南面而去。
抵達安陽河時,王慶之早已在此處等候。
他上前主動稟報道:“大人,渡河所需的船隻全部打造完畢。”
周同甫看了一眼岸邊擺放的密密麻麻的船隻,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問道:“慶之,一共有多少船隻?”
“回大人,由於時間緊迫,末將只建造一百九十三艘。”王慶之有些慚愧的說道。
周同甫看了一眼只有三十步寬的河面,拍了拍對方的肩膀,“乾的不錯!有沒有信心繼續率領先鋒營。”
“末將領命!”王慶之當即抱拳應道。
“哈哈~很好!此戰結束,本將親自為你向朝廷表功。”周同甫笑道。
“多謝大人!”王慶之興奮的謝道。
這幾天的努力,終於有了回報。
他就說,要讓周同甫滿意,僅僅一百艘船,怎麼可能?必須數百艘才行。
這不,雖然沒有達到數百艘,但是一百九十多艘,也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