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1章 《算數》

九月二十九日上午。

郭可陽在文華殿接見了被重新啟用的徐光啟、孫元化二人。

徐光啟是南直隸松江府上海縣人,後世上海著名的徐家彙就是為紀念徐光啟而命名的。孫元化則是南直隸蘇州府嘉定縣,二人老家只相距四十多里遠。

二人既是同鄉,又是師生。

萬曆四十年,孫元化考中舉人,師從徐光啟學習火器和數學。因為痴迷於西學,後來未能考中進士,遂放棄科舉,潛心研究西學。

萬曆年間,徐光啟在京城向著名傳教士利瑪竇學習西學,並結下深厚友誼。後來更是加入了天主教,成為當時大明為數不多計程車大夫入教者。而孫元化受到老師的影響,也在後來入教,兩人既為師生亦為教友。

接到起復的詔書後,兩人便結伴而行,重回京城。

今年徐光啟已經65歲了,可謂年事已高,而孫元化剛剛46歲,正是做事的好時候。

賜座後,郭可陽對徐光啟道:“徐先生所譯著的《幾何原本》朕剛剛拜讀過,真是一本經世濟用的大學問啊!”說完拿起案上的一本《幾何原本》遞給徐光啟。

徐光啟接過來一看,正是自己與利瑪竇一同翻譯的《幾何原本》第一卷。翻開一看,書的前幾十頁還有一些寫上去的批註,只不過看著不像是毛筆所寫,其實是郭可陽用鵝毛筆書寫的。

徐光啟震驚地抬起頭,不可思議地看著皇帝道:“想不到陛下也喜歡西學?”

“呵呵,何止是喜歡,朕還頗有些心得呢!”郭可陽有些得意地微笑道。

說完便拿出另外一本冊子遞給徐光啟,“朕平日裡也常鑽研西洋番人的算數幾何學問,有些心得。將其中一些精妙之法記為一冊,有一些是朕自創的,徐先生看看。”

徐光啟接過來一看封面上寫著“算數”兩個字。翻開第一頁,上面是按照橫排從左至右書寫的。對於習慣了從上至下從右至左豎排寫法的明朝人來說,確實有些不太習慣。

只見第一行寫著“0”一串大食數字,第二行則是與之對應的“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個漢字。並講解了該數字的用法,譬如一百二十,用大食數字記為“120”等。

對此徐光啟還不是太驚訝。因為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在編制《大明曆》時,就曾使用過阿拉伯數字。

明代中後期,隨著西學東漸的開始,阿拉伯數字也在中國流傳。徐光啟就曾見過利瑪竇使用大食數字,自己對此也有了解。

翻看第二頁的內容徐光啟細讀下去,便開始震驚了。

只見第二頁上,寫著“加減乘除等號”與其對應的是“+”“-”“x”“÷”“=”五個符號,而後列了一系列的對應計算方法的示例。

對此徐光啟便聞所未聞了。要知道這些符號現在要麼還沒有發明,要麼只有極少數歐洲數學家在使用。

譬如“=”,要再過100年的時間,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才提出倡議,把“=”作為等號來使用。在此之前對於“=”只能進行文字說明。

徐光啟只讀完第二頁,搞明白了加減乘除等號這五種符號的運用方法之後,便極為震駭的抬起頭望向皇帝。

做為明末傑出的數學家和西學大師,他深知將這五種看似簡單的符號與大食數字組合起來,對於算術運算將是顛覆性的改變。

“陛下此法不知從何處得來?臣聞所未聞,請陛下賜教!”徐光啟疑惑道,他不相信這些會是年輕的皇帝自己發明的。

“額,朕從前也愛研習算學,這個嘛,有些時候深感用漢字表示加減乘除太過繁瑣,也不直觀,便在巧思之下發明瞭此法。”說完郭可陽自己都有些臉紅了,但也無奈。

徐光啟與在華的西洋傳教士大都很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