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9章 議事(一)

第二天上午,因為冊封皇后一事,郭可陽在中極殿接受百官朝賀。

下午應內閣及禮部、戶部、工部等所請,在文華殿召開御前會議,商議朝廷大事。

首先是吏部尚書人選的確定。

前些日子在玉淵潭行宮,黃立極問起吏部尚書補缺一事,郭可陽想不出合適的人選,便讓內閣牽頭組織六部九卿進行會推。

所謂會推,是明朝中後期決定朝廷大員的一種主要方式。萬曆以前,閣臣的選任大多是透過特簡,即皇帝直接任命。

會推則是當高階官員有空缺,不由皇帝直接任命,而是由吏部預先擬好人選,向參加會推者徵詢意見,或可、或否、或另推。最後根據被推選名單,集體確定二至四五人,由吏部領銜呈報皇帝在其中選擇。

萬曆二十六年又確立了一種新的會推方式——類奏,改變過去的常規做法,會推之時所有參加者各推舉一個人選,吏部僅做匯總,呈報皇帝選擇。

會推的參與者主要是六部尚書、都察院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使等九卿。

可以說明代的這一制度創新是頗具開創性的,說它是中國古典政治制度向官僚民主制度過渡的嘗試,尤不為過!

這一制度有效避免了皇帝用人的隨意性,哪怕皇帝昏庸或者懶惰,依然能夠保證高層有效的人事運轉。

但是像萬曆皇帝這種,將朝廷六部尚書空缺出來一大半不任命,置之不理的奇葩除外。畢竟會推只是推選出來一份名單,最終確定是哪個人,還是陛下要皇帝拍板。

皇權作為中國封建社會最高權力從來不是虛的,只有在出現董卓、曹操、司馬懿這號人物時,皇權才變成了虛權。中國古代絕大多數時候,皇權都是一言九鼎、不容置疑的。

高階官員的會推制度,是明代官僚選任制度中最富創新性的部分,在整個中國古代獨具特色,前代沒有,到清初被廢止。

在滿清的奴隸主們看來,除了皇室之外皆是奴才。人事任免之權,豈能容許你們這些下面的奴才們置喙。所以說滿清是中國君主集權專制的最頂峰,絕對是沒有問題的。其實換成說是奴隸主集權專制更為恰當一些。

明代不僅僅有東南沿海的資本主義萌芽,中央朝廷也同樣出現了民主政治的萌芽,雖然並沒有擺脫兩千年的封建專制範疇,但好歹也是巨大進步了。如果能夠平穩發展下去的話,中國的官僚民主政治或許便漸漸成形了。

但是滿清的投機一搏,入關打跑李自成取得天下,徹底終結了這一歷史程序。對外實行極為嚴厲的海禁,終結了東南沿海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對內實行奴化統治,將中國拖入半奴隸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中國從此進入黑暗的三百年,徹底落後於世界。相對於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來說,滿清的這些作為,才是最令人痛恨的。

明代雖然也有海禁,但是並不嚴厲。到明中後期更是成了一紙空文,沿海對外貿易高度發達,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郭可陽接過內閣呈上來的名單,只見上面寫著“房壯麗、王永光、何如寵、畢自嚴”四人。

以郭可陽當下對大明官員的瞭解,對這四人並不清楚,當下便有些尷尬,不知道該如何取捨。總不能隨便圈一個吧!

其實郭可陽不知道的是,類似於這種隨便圈一個的事,崇禎即位後還真是幹過。只不過更加的離譜。

崇禎二年時,崇禎皇帝下旨擴充內閣,要求朝臣推選入閣人員名單。經過了一番唇槍舌戰,十個候選者的名單遞交了上來。其中既有與閹黨有關聯者,又有東林黨人。

崇禎為了不引起黨爭,顯現所謂的“公平”,竟然“創造性”地用“枚卜”的方式選擇內閣輔臣。

所謂“枚卜”,就是崇禎將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