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0部分

國的純市場貿易都必然處於絕對劣勢,契丹人還不懂得利用政治地位保護本國商業,所以每年都被宋人吸走大量利潤而不自知。一些論文說宋朝的公私企業每年透過宋遼貿易可以獲取數百萬貫的利潤,此數目從賬目上都超過了數十萬歲幣。

還有一些觀點認為宋軍是勝而求和,本來應該乘勝追擊甚至打進草原而不應該答應任何和議。這種觀點太過於簡單粗暴,淵源在於晚清眾多喪權辱國的“和約”,國人一聽到“議和”二字就神經敏感。事實上,以雙方的戰鬥力而言,但凡主動進攻者必敗,這一點宋太宗、曹彬、耶律休哥都一遍又一遍的驗證過了,和平是雙方唯一正確的選擇。這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戰爭實在過於酷烈,每戰損失的精壯男丁都數萬,幾十年下來對生產力的破壞太大。蘇聯和美國冷戰數十年,摩擦不斷,卻一次都沒真正動過手,正是因為現代人比古人更加理智。

當然,就雲錚自己的看法來說,對《澶淵之盟》持正面評價的觀點也有一些疏漏:

就譬如說遼國直接獲取鉅額歲幣,這對生產力發展就並不是好事,這一點歷代史學家和現代經濟學家均鮮有提及。其實要搞清楚這個,首先要明白一個經濟學原理:扶貧的真正辦法是為他的產品提供市場而不是直接給錢。因為貨幣性收入僅僅是生產力的外在表現而不是內涵,由於這個外在表現的真實性歷來很穩定,所以人類已經漸漸忽視了它可能出現的虛假性。然而在“扶貧”出現後,情況有所變化。直接獲得扶貧現金的國家僅提高了購買力而沒有提高生產力,當這筆直接獲得的貨幣現金支付完成後它依然是窮國,必須等待下一筆現金。只有當它的產品獲得市場,透過市場購買促使生產力提高,掌握一定的市場資源,才能成為真正的富國。舉例說一個人怎樣能脫貧:不是直接給他錢,那樣他會成為叫花子,最好是給他找到一份工作,相當於在市場上購買他的勞動力,他才能脫貧。

這也就是西方國家樂此不疲的在亞非拉扶貧,卻越扶越貧的經濟學原理,因為他們根本沒打算讓這些貧國真正富起來,恰恰相反,是要保持它們的貧窮,以此保持自己在國際市場上的主導富國地位。這樣的例子後世中國並非沒有遭遇過,20世紀八十年代中國大飛機專案研發正值關鍵時刻,美國麥道飛機公司卻非常“大方”的轉讓了幾項關鍵技術,這是在幫助你嗎?顯然不是,麥道這一手恰恰是要封殺你的自主研發。果然,不久之後“運十”專案下馬,美國人成功的扼殺了一個即將崛起的競爭對手。當然,一千年前的人還沒有總結出這個原理,但事實上,這個客觀規律卻對契丹、党項、女真等民族的生產力發展都起到了嚴重的負面作用,只不過大家都沒提出來而已。

再一個,歲幣對遼國的宏觀經濟起到了強大的擠出效應。又需要說明一個經濟學原理:擠出效應。這是指國家加大政府購買和投資(財政支出),會導致市場物價上漲、實際利率上升,實際利率會越過更多企業的資本邊際效率(專案內部收益率),減少市場上的私人投資專案,將他們“擠出”了。宋朝每年給遼國的鉅額歲幣當然都是給到遼國政府手中而不會有一文錢付給任何一個普通百姓,這必然使遼國的政府支出在宏觀經濟總量中所佔的份額劇增,其強大的擠出效應簡直會令遼國的私人投資窒息。遼國對宋朝的貿易本來就處於絕對劣勢,而本國“企業”又因為政府的擠出效應不能成長,宋遼貿易處於愈加不平衡的狀態。同樣,當時的人也不知道這個原理,但並不影響客觀規律在背後發揮作用。

雖然政治上宋遼雙方處於平等地位,但是經濟上卻是完全不對等的掠奪與被掠奪關係,事實上使契丹帝國成為了宋帝國非常穩定的經濟殖民地。在不懂得關稅壁壘和國際貿易保護重要性的年代,只要向宋帝國開放市場貿易的國家和民族都將毫無例外的淪為其經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