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時的學制體系下,小學學制為五年,初中與高中則各為兩年。按常理來說,非凡本應於 1974 年下半年完成小學學業,可命運卻好似和他開了個玩笑,1975 年上半年他多讀了不知是小學還是初中的半年書。
那個學期,課本遲遲未發,直到開學一兩個月後,才拿到那用黃皮紙臨時印製的課本。
後來,非凡從老師口中得知,這額外多讀的半年,是國家為了統一學年和學期的計算方式而特意安排的。因為之前小學一年級是在上半年招生開學,可自1975年起,小學一年級改為下半年招生開學。
暑假期間,隊裡接納了一些外地來務工的人參與“雙搶”。
在南方,水稻通常種兩季。七月時早稻成熟,收割完畢後必須立刻耕田插秧,務必要在八月上旬將晚稻秧苗插下。早稻收割與晚稻插秧這兩件緊密相連的大事,且不可耽誤農時,故而被稱為“雙搶”。
非凡和姐妹們在六七歲時便已學著插秧和割禾,每年暑假都要參與“雙搶”。非凡更是隊裡插秧的能手,一天能夠插完一畝田。
非凡家承擔了一位外來務工人員的吃住。這個小夥子還不到二十歲,大家都稱他小徐,身體健碩,來自省城近郊的農村。
小徐與非凡一家人吃住都在一起,還時常和非凡姐妹們一起玩耍。
非凡和大妹玉玲、弟弟不凡都在上學,即便處於農忙時節,姐妹們晚上也會一起點起煤油燈學習。腿有殘疾的二姐銀玲雖然一天學都沒上過,但她堅持和弟妹們一同學習,也經常有模有樣地和他們一起做作業。
事實上,小徐也非常好學,只是初中畢業後因家境貧寒無力繼續讀書。
小徐和這幾個好學玩在一起,還時常為他們解答學習上的疑惑。特別是當他得知非凡那本《無名之書》的來歷後,他深受感動。
小徐發現,非凡竟然連一本字典都沒有,在那本無名書中還有一些字不認識、不理解意思,一些認識的字發音也是當地的土腔,並不準確。於是,他毅然決然地決定為非凡買一本《新華字典》。
經過打聽,小徐得知離村子二十來里路的地方有一家書店。
七月的天,亮得特別早,小徐天一亮就出發了。他一路打聽,終於在街上找到了那家書店。由於書店還沒開門,他只能在門口耐心等待。開門後,他花了一元錢買下一本《新華字典》,然後匆匆趕回非凡家。
回到非凡家時,只有二姐銀玲在家。她端出留的飯菜給小徐吃,小徐狼吞虎嚥地吃完後就去上工了。因為遲到,他的同伴們對他頗有微詞,但聽了他的解釋後,都對他投來了欽佩的目光。
將近一個月過去了,小徐他們完工要離開了。非凡一家人與小徐道別,非凡的父親張德寶要把字典的錢給小徐,小徐堅決不收,兩人推來推去,最終小徐還是沒收錢。
後來,非凡與小徐一直失去了聯絡。多年後,非凡曾試圖尋找小徐,但沒有任何有用的資訊,無從下手,只能無奈放棄。
小徐送的《新華字典》,非凡一直用到高中畢業。字典中間“散架”過,都被非凡用牛皮膠紙粘好繼續使用。
這本字典陪伴了非凡多年,幫助他認識了許多字,也讓他練就了快速查詢字典的本領。他查字時,順手一翻就能找到,很多字大概在多少頁什麼位置他都清楚地知道。
也正是因為這本字典的功勞,讓非凡一生都很少寫錯別字,擁有了良好的文字功底,後來他成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