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時的對外貿易便很多, 康熙二十三年開海禁之後,來到沿海經商的外國商人與日俱增,英國商人早早就開始從這裡買茶回到本土售賣。
在朝廷親自派人插手沿海的商務之前, 他們和沿海商人的交易已經有很成熟的流程,先付一半的錢當定金,沿海的商人拿這部分定金去產茶的地方買茶, 等到茶葉到手, 再付剩下的部分。
他們要的東西多,沿海商人給的價格也公道,如果沒有意外, 這樣的流程可以繼續好多年,可惜朝廷插手,所有的事情都要重新部署。
英國商人對突如其來的變故感到分外不喜,訊息一層層上報, 報到最上面的掌權者面前,最後下達的命令只是讓他們儘量滿足中國朝廷的要求。
那是一片富饒的土地, 禁止通商會讓他們兩敗俱傷, 在沒有能力強買強賣之前,他們最好不要惹惱那裡的皇帝。
二十多年前,他們的公司獲得自主佔領地盤、鑄造錢幣、組織軍隊、建立軍事要塞甚至和別國宣戰的權利, 對於打擊競爭對手來說,有足夠的武裝力量非常重要。
如果中國皇帝同意, 他們更想在沿海建立固定的基地來交易茶葉, 這種事情普通商人做不了主, 只能由朝廷出面,以前不確定皇帝的態度不敢輕易試探,現在那邊主動派人接觸他們, 正好可以提一下。
對於英國商人提出在沿海劃出一塊地盤來給他們當交易基地的請求,常寧的回應異常乾脆,去他奶奶的腿,想要佔他們的地盤兒,門都沒有。
做生意就做生意,別把注意打到別的地方,他們又不是傻子,那什麼什麼公司在外面乾的事情又不是沒人知道,前不久才被哈齊1】那邊的蒙古人打了個屁滾尿流,擱這兒忽悠誰呢。
常寧糊塗的時候憨的想讓讓人撬開他的腦殼,清醒的時候也是真清醒,和他們打交道的英國商人不是簡單的商人,能組織軍隊和人打仗,是正經商人才是見鬼了。
如果那邊願意和他們做生意,他們談判完還能當個生意夥伴,如果非要把大清變成那些被他們全盤控制的傀儡一樣,他們也不是沒有長…槍大炮。
打就打,誰怕誰。
談判基本沒有一場就能談下來的可能,雙方唇槍舌戰你爭我搶才正常,英國商團來京城大半個月,他們已經進行了不下五次會晤,雙方每次都是不歡而散,但是也不是毫無所獲,至少都摸清了對方的脾氣。
胤祈和胤祚都是第一次直面接觸談判場,他們倆只是旁觀不用上場,完全沒有壓力,畢竟他們家五叔也不是省油的燈,英國商人以為他們什麼都不知道,其實他們什麼都知道,京城那麼多傳教士還有蒙古王公都不是擺設,沿海的商人訊息更是靈通,只要用心打聽,底褲都能給他們扒下來。
英國商人早早抵達,內務府的官員來的也不晚,翻譯的人員中有傳教士也有外文館培養出來的學生,這種事情不能只靠傳教士,同樣的坑踩一次就夠,不能重蹈覆轍。
常寧帶著倆侄子在後面壓陣,由內務府的人在前面衝鋒陷陣,都說漢人擅長經商,其實他們滿人也能找出來會耍小心思的,他們強強聯手,今天一定得把條件定下。
前頭已經拖了半個月,對方也耗不住,最最重要的是,今天再不確定,過些天佛郎機的商隊就要抵達京城,英吉利和佛郎機新仇舊恨一籮筐,如果兩方在京城會面,那可就有意思了。
胤祚聽到佛郎機商人也要來京城下意識皺起眉頭,說實話,他對那些商人的感官都不太好,尤其是佛郎機商人,相貌怪異也就算了,一個個的兇殘狡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