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輛車是邵老爺子的私人座駕,除了蘇晨,能讓老爺子派這輛車來接的人屈指可數。
吳應文之所以會出現在這裡,是因為蘇晨一直牽掛的暹羅探礦隊,在經歷了半年多的努力後,終於取得了令人驚喜的成果。然而,這個成果卻遠超他們的預期。
蘇晨的心情頗為低落,因為他帶領的探礦隊伍幾乎翻遍了峽谷周圍的每一個角落,最終只發現了一片規模不大的鈾礦區。
儘管這片區域的鈾礦質量上乘,但數量遠遠不及他的預期,這讓蘇晨感到十分失望。
原本計劃的一系列後續行動也因此擱淺,還讓他遭受了許恪的嘲笑。
不過,探礦隊在尋找鈾礦的過程中意外收穫了一份驚喜,為蘇晨挽回了一些面子。
他們在一個叫做太公當的地方,位於抹谷西北方向約150公里的伊洛瓦底江畔,發現了一處超基性岩石區,並在其中找到了一座巨大的鎳礦。
這是一處典型的紅土型矽酸鎳礦,初步勘探顯示,該礦的儲量可能超過4000萬噸,平均品位達到2%,這意味著鎳的總儲量大約有80萬噸。
根據現有資料,太公當鎳礦已成為亞洲已知的最大紅土型鎳礦之一!
鎳,這種銀白色的金屬,自1751年由瑞典礦物學家克朗斯塔特首次成功提取以來,因其出色的機械強度、延展性和耐高溫特性,以及在空氣中不易氧化的穩定性,迅速成為了多種合金的關鍵成分。
無論是軍事裝備如飛機、導彈、坦克、艦船和宇宙飛船,還是民用產品如家電、建築材料,鎳都是不可或缺的材料。
此外,鎳還被用作陶瓷著色劑、防腐塗層,以及製造永磁材料和氫化催化劑,廣泛應用於電子、原子能和化學工業等多個領域。
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上世紀80年代,華夏的鎳資源探明儲量卻相當有限。
比如1982年,全國最大的鎳礦位於四川與雲南交界的涼山彝族自治州會理縣力馬河地區,這個礦山在巔峰時期曾供應了全國70%的鎳金屬需求。
儘管如此,華夏對鎳的需求依然巨大,太公當鎳礦的發現無疑為國家的工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這座鎳礦的70%儲量是1200噸。整座礦山的總儲量不足3萬噸,經過近30年的開採,礦產資源幾乎耗盡。
然而,最近發現的暹羅太公當鎳礦,其儲量幾乎是目前華夏最大鎳礦——離馬河鎳礦的30倍之多。
這顯示了即使鎳作為地球上儲量排名第五的元素,華夏對其需求量之大,以至於國內資源顯得極為匱乏。
直到2017年,儘管華夏的探礦技術有了顯著提升,發現了多個隱藏在深山或地下深處的鎳礦,華夏的鎳探明儲量已上升至全球第八位。
但由於交通不便、開採和加工技術限制,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鎳消費國,華夏每年仍需進口超過50萬噸的鎳。
因此,太公當鎳礦的發現無疑是個激動人心的好訊息。不過,要把這些資料轉化為實際可用的資源,還面臨著一個重要挑戰。
吳應文就是帶著這個問題來到這裡的。
“這座礦的位置非常棘手。”在邵家寬敞的客廳裡,坐在為蘇晨準備的房間裡,吳應文眉頭緊鎖地說。
他從口袋裡掏出一張緬玉地圖,手指輕輕落在曼德勒北邊約200公里外的一個小點上,說:
“這個叫太公當的地方,坐落在伊洛瓦底江平原東側,離曼德勒200公里遠,東北方向距抹谷150公里。這裡地勢平坦,有311國道連線曼德勒,交通還算方便。”
蘇晨盯著地圖問:“那裡的情況怎麼樣?”
吳應文回答:“問題就在這兒。目前,緬共抹谷部隊和ZF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