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6章 賺點小錢

,謝志忠勢在必得!

蘇晨以為提到賺錢的事,又會被謝教授教育一番,告訴他不要過於看重金錢,沒想到電話那頭傳來的是爽朗的笑聲。

“小晨,又賺錢了?好,多賺些,老師支援你!”

掛上電話後,蘇晨愣住了,心想謝老師今天是怎麼了?竟然鼓勵自己多賺錢……

難道是在說反話?

而且,謝老師不是應該正為那件大事煩惱嗎?為什麼聽上去他今天心情很好?難道“十號”工程已經有了眉目?不可能啊,按照他記憶中的歷史,這個專案要到1984年才會正式批准,而現在才剛開始討論可行性。

我對這項工程的時間節點如此熟悉,是因為“J-10A”戰鬥機上安裝的火控雷達,正是我們4014研究所的驕傲產品。

這款雷達由我的另一位導師唐建軍大院士領導開發,魏傳雄先生擔**設計師,最終定型為“K\/LJ-3”雷達系統。

魏傳雄雖未成為院士,但他無疑是所裡的頂尖專家。

他是寧都當地人,1963年從京城航空學院畢業後便加入了4014所,從一名普通研發人員做起,逐漸晉升為專業組長、研究室副主任,並最終成為研究員級高階工程師。

自1969年起,魏傳雄專注於機載雷達領域,特別是從1975年開始,他致力於機載脈衝多普勒雷達系統的研發。他的努力得到了認可。

包括1987年獲得寧都軍區科技進步三等獎,1992年因型號工程獲得電子工業部三等功,1995年被評為“有突出貢獻專家”,並在1998年和2005年分別獲得了電子工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和夏國電子科技集團科技進步一等獎。

為了“1473”雷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魏傳雄耗費了整整十八年的心血。想到這裡,我不禁拍了一下自己的腦袋,彷彿記起了什麼重要的事情。

這件事關係到夏國未來幾十年裡戰鬥機上至關重要的火控雷達的發展歷程。

建國初期,我國的武器裝備大多經歷了引進、吸收和仿製的過程,主要來源是蘇聯。最初使用的機載雷達是隨米格-17和米格-19夜間戰鬥機型引進的蘇聯圓錐掃描體制單脈衝搜尋雷達。

這些雷達在白天型號上是沒有配備的,而夜間型號的雷達功能十分有限,探測距離短、抗干擾能力差、可靠性不足,尤其是低空探測能力幾乎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