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實驗室他其實也是願意的,這有助於他在實驗室站穩腳跟。
但如果換做王雙媛呢,黃嘯飛就沒有辦法那麼信任她了,因為王雙媛是正式研究員,並且同樣也是溫憲教授的學生,溫憲教授的學生,溫憲教授同樣信任她。
即便王雙媛的性格其實不太適合掌管一個實驗室,儘管溫憲教授也曾經親口說過王雙媛的性格過於急躁,以後想要獨當一面的話需要磨一磨性子。
但溫憲教授會這樣說,本身就說明了他其實是考慮過讓王雙媛帶隊的,這就足夠讓黃嘯飛警惕了。
這並不是說黃嘯飛對王雙媛本人有什麼意見,實際上他和王雙媛的私交還挺不錯的,他也不會背地裡搞什麼小手段對付王雙媛,但必要地防備一下競爭對手黃嘯飛覺得這並不過分。
反正王雙媛自己看起來也很樂意和他們一起去雲來宮,而不是留在實驗室裡處理一些行政上的事情,這不是皆大歡喜嗎?
順便一提,溫憲教授作為國內農學領域的權威人物,在他影響力所能及的院校、科研院所、相關企業很多地方都有他的學生,而他直接掌控的專案組、實驗室甚至於學校裡,他的學生含量更是高的不行。
這也是學術圈很為人甚至是圈內人詬病的一點——“近親繁殖”。
而學術圈的“近親繁殖”本質上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權力。
和其他領域的權力不同,學術圈的權力很多時候來自於學術水平,普通的學術水平不一定能轉化成權力,但只要有足夠高的學術水平就一定會轉化成權力。
就像是現在一個廣為人所知的名詞——學閥。
而實際上學閥在學術圈誕生以來也就跟著誕生了,比如著名的物理學界經典力學的奠基人牛爵爺除了他令人驚歎的學術成就之外,同樣也是一個頂尖學閥,在學術圈內排除異己的事情他一點沒少幹。
最出名就是微積分之爭,而這個爭端甚至導致了英國數學界落後國際主流一百多年。
國內類似的情況當然也是存在的,但和一般人想象的不一樣,國內的情況反而比國外更好一些,造成這種情況又很多。
很多人都覺得夏國是個人情社會,做什麼事情都需要人情世故,學術環境不如國外好。
但實際上可能整體的學術發展水平,國內確實還不如國外,還有追趕的空間和餘地,但要說學術環境還真不好說國外更好。
人情世故這種東西是人類的特性,人就是一種社會性的動物,怎麼會有人覺得一個上大學讀研究生需要推薦信的地方不講究人情世故呢,只是因為不同的歷史背景,講究的方法不一樣而已。
而國內學術環境相對更好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說國內的學術圈發展的時間相對較短,於是學閥們也就沒有到古代世家門閥這樣根深蒂固的地步。
比如說國內的社會環境對道德的要求比較高,大部分的學者們作為文化人受到傳統文化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多少講究一些禮義廉恥,要臉。
比如說國家在這方面也有所監督,並且對學術圈的影響也相對比較大,讓事態還維持在一個可控的範圍內。
除了極少數人,大多數人掌握了權力之後都會本能地想要擴大自己的權力,而擴大自己的權力自然就需要培植自己的勢力,對學者們來說還有什麼比自己的學生更加值得自己信任和培養的呢?>>
孩子當然也是一個選項,但生一個孩子想要培養出來至少需要二十幾年,這時間成本也太高了,遠不如培養學生來的方便快捷。
在這種情況下,“近親繁殖”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這種“近親繁殖”自然又它的壞處,比如任人唯親,比如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德不配位、尸位素餐的人。
但任何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