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王瓊便奏本上呈,朱厚照御旨:升童瑞為刑部尚書。
但是不出意外,王瓊的擔心很快便顯現了出來。
群臣聞言頓時義憤填膺,皇帝視祖宗制度,國家重器為兒戲,禮科、吏科等科道官會本上書---以災異言疏:“陛下自正德十六年移駕回鑾,革新弊政,勵精圖治,舉止得當,宜應致祥。”
“然回顧去歲迄今,災變頻發,盜賊群起,胡虜跳梁,海波不靖,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竊觀陛下朝會不彰,政令淤塞,畢竟上天心懷仁愛,特示警懼。如浙江、南京、山東皆有災,以警示陛下也。”
“陛下重新整理弊政,朝野拭目,相望成治。然近來舉措,多與原詔書背道而馳,有司不遵,萬民心痛,何以如初也。”
“想陛下回鑾之初,聽言如流,朝請暮報。近來事涉戚宦,雖部閣執奏,科道交章,只稱有旨,卻不聽納。寵信官戚之家,恩澤過濫,封科頻煩。”
“陛下回鑾,排斥法王、佛子、國師、禪師人等,禁黜左道。而今誤聽於禁嚴之地,修設齋醮,連日不止,耗蠹財用,溷瀆宮庭,非崇正之為。”
“陛下聖躬初愈,精力充沛,近來聖躬違和,天顏不能如舊。豈燕閒之地,違養心之道歟?此保嗇不能如初也。”
“今政不能如初者,政在左右,朝分內外,政令一出,公朝不知。竊惟政不可一日不在朝廷,權不可一日移於左右。古之帝王設有司以佐人君,蓋為此也。”
“伏望陛下詳細查之,不然則內庭外朝之勢隔,而信任而所偏;宦寺女謁之情親,而聽受有不察,名曰總攬,而權實移於下矣。”
“祖宗之法俱在,陛下當世守之,以垂萬世。”
朱厚照讀完氣得從榻上站起來,跺著腳道:“反了天了!”
陳敬、蘇進、張大順、劉全忠等一眾宦官聞言都跪了下來。生怕皇帝的怒火發到他們身上。
朱厚照一把將那會本扔到了地上,氣的氣喘吁吁的道:“你們說,該怎麼辦?”
陳敬、蘇進忙撿起奏本看了起來,就連張大順也跟著看。但是眾人看完後,都不說話,只是反覆道:“萬歲爺息怒,萬歲爺息怒。”
瞧著他們匍匐在地上一個個的裝死的樣子,朱厚照就氣不打一處來:“你們.......就這這麼看著我受氣而毫無辦法嗎?”接著眼珠子一轉,對著張大順道:“張大順,你去喊魏彬回家來。”
蘇進聞言連忙道:“主子爺爺,何必為這些小人置那麼大氣?主子爺爺氣不過,奴婢讓東廠把他們拉到宮裡廷杖。只管給主子爺爺出氣罷了。”
朱厚照冷哼一聲道:“憑什麼我作惡人?”
陳敬聞言知道了皇帝的本意,於是道:“科道衙門就是這般,內閣也管不住。”
朱厚照一愣頓時明白了陳敬話中的含意,但是卻不順著陳敬的意思,反而問道:“讓內閣管?”
此時張大順道:“主子爺爺,容奴婢稟告。”
朱厚照此刻沒了脾氣,坐在榻上道:“你說。”
張大順道:“謝主子爺爺,奴婢以為,這事兒無非是幾個科道聽了些什麼,見了些什麼鬧得,尋的由頭,聯名會本送到了宮裡,哪個是主子爺爺你做出來的?他們無非是抱著致君堯舜,效仿三代故事罷了,心是好的,事卻不是那樣辦的,再說,祖宗有制度,科道官位卑而權重,您就是讓內閣管,內閣為了避嫌也不會去管。”
朱厚照問道:“這事兒就這麼算了?”
張大順道:“此事還要主子爺爺聖裁。”
朱厚照冷笑道:“去,叫楊廷和進宮。”眾人相互對視一眼,張大順便起身去叫楊廷和進宮來。
接著便讓陳敬等人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