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雲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
賞析:
一、原文釋義:
白日裡,人們登上山頭,緊張地瞭望那烽火臺,警惕著可能來襲的敵人;黃昏時分,戰馬在交河邊飲水休憩。行人在風沙彌漫、昏暗迷濛的環境中,聽到那巡夜的刁斗聲;公主彈奏的琵琶聲,聲聲飽含著無盡的幽怨與哀愁。廣袤無垠的原野之上,綿延萬里都不見城郭的蹤跡,只有那紛飛的雨雪,紛紛揚揚,連綿不斷地覆蓋著遼闊無邊的大漠。胡地的大雁夜夜哀鳴著飛過,胡人計程車兵們也忍不住雙雙落淚。聽說那玉門關依舊被遮斷,無法通行,士兵們只能無奈地豁出性命,跟隨將軍的戰車去征戰。年年歲歲,都有戰士的屍骨被掩埋在荒郊野外,無人問津;而人們所看到的,只是西域的葡萄被源源不斷地送入了漢宮。
二、詩篇背景:
此詩大約創作於唐玄宗天寶年間。在這個時期,唐玄宗好大喜功,頻繁發動對外戰爭。詩人以漢朝的戰事來隱喻唐朝,借寫漢武帝時期的開邊戰爭,對當時唐玄宗窮兵黷武的政策進行了尖銳的批判和辛辣的諷刺,反映了廣大人民對戰爭的厭倦和對和平生活的渴望。
三、賞析分享:
1. 邊塞景象的刻畫:“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野雲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詩人以雄渾蒼涼、大氣磅礴的筆觸,精心描繪了一系列極具視覺衝擊力的畫面。白日裡烽火臺上的緊張了望,展現出戰爭的陰雲籠罩;黃昏時交河邊戰馬的飲水場景,透露出一絲短暫的寧靜。而那萬里荒野上不見城郭的空曠寂寥,以及紛飛的雨雪與廣袤大漠渾然一體的雄渾景象,共同營造出一種蒼茫、悠遠、孤寂且壓抑的氛圍。這不僅讓讀者彷彿身臨其境般感受到邊地的荒涼與悽清,更深刻地暗示了戰爭環境的惡劣和人們生存的艱難。
2. 音樂元素的融入:“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詩人巧妙地將刁斗聲和琵琶聲融入詩中,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聽覺層次,為讀者營造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那在風沙中時隱時現、低沉壓抑的刁斗聲,不僅烘托出邊地夜晚的緊張與肅穆,更增添了一種不安和危險的氛圍。而公主彈奏的琵琶聲,則如泣如訴,蘊含著深深的哀怨與無奈。這幽怨的琵琶聲彷彿是邊地人民內心痛苦的傾訴,訴說著他們在戰爭中的苦難、離別和無盡的憂愁。
3. 情感表達的深沉:詩中不僅生動而逼真地描繪了邊地環境的惡劣和戰爭的殘酷無情,如“年年戰骨埋荒外”這令人痛心疾首的場景,揭示了戰爭帶來的巨大傷亡和悲慘結局,讓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與無常;同時,還深刻而細膩地揭示了士兵們的無奈與悲哀,“聞道玉門猶被遮,應將性命逐輕車”這句詩中,士兵們明知歸途被阻,卻仍不得不捨命征戰的絕望躍然紙上。詩人透過這些描寫,充分展現了對戰爭的深刻反思和對士兵悲慘命運的深切同情,使讀者能夠強烈地感受到他對和平的渴望和對戰爭的譴責。
4. 批判意識的彰顯:“空見蒲桃入漢家”一句,看似輕描淡寫、波瀾不驚,實則蘊含著千鈞之力。詩人以這種含蓄而有力的方式,強烈批判了統治者為了獲取微不足道的利益而貿然發動戰爭,給無數人民帶來沉重災難的荒唐行徑。這一結尾不僅是對前面所描繪的戰爭慘狀的總結和昇華,更是對統治者窮兵黷武政策的極度不滿和憤怒譴責,讓讀者在看似平淡的表述中,感受到詩人內心洶湧澎湃的批判之情。
四、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