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章 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韋應物的離情別緒與人生感慨

原文:

悽悽去親愛,泛泛入煙霧。

歸棹洛陽人,殘鍾廣陵樹。

今朝此為別,何處還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賞析:

一、原文釋義:

悲傷地離開親愛的友人,船隻緩緩駛入迷濛的煙霧。我這個將要歸返洛陽的人,聽著廣陵城的殘鍾,望著遠處的樹影。今日在此與你分別,不知何處還能再次相逢。世事就像那波濤中的小船,順流逆流又怎能由人而定。

二、詩篇背景:

詩人韋應物在初離廣陵前往洛陽時,寫給友人元大校書,抒發了離別的不捨和對人生無常的感慨。當時的社會環境動盪不安,人們的生活充滿了變數,這種背景使得詩人在離別之時,內心的情感更加複雜深沉。

三、賞析分享:

1. 離情的細膩描繪:“悽悽去親愛,泛泛入煙霧”,開篇即以“悽悽”二字定下了悲傷的基調,生動地展現了與親愛之人分別時那痛徹心扉的心情。“泛泛”一詞,精妙地描繪出船隻在煙霧中緩緩前行的情景,那種漫無目的、隨波逐流之感,猶如離人迷茫無助的心境。詩人用簡潔而精準的語言,將內心深處如潮水般洶湧的哀傷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讓讀者彷彿能親身感受到那沉重得令人窒息的離愁別緒。

2. 情景交融的妙處:“歸棹洛陽人,殘鍾廣陵樹”,這兩句堪稱情景交融的典範。詩人以“歸棹”點明自己歸返洛陽的行程,而“殘鍾”與“廣陵樹”則共同勾勒出一幅充滿詩意又略帶淒涼的畫面。遠處傳來的斷斷續續、若有若無的鐘聲,在空曠的廣陵城中悠悠迴盪,與岸邊依稀可見的樹木相互映襯。詩人身處歸棹之中,耳聽殘鍾,目望樹影,離情別緒與眼前之景完美融合。這種情景的交融,不僅營造出一種空寂、悠遠而又充滿離愁的氛圍,更使讀者在這靜謐而略帶憂傷的畫面中,深深感受到詩人內心的孤獨與惆悵。那殘鐘的餘音彷彿是詩人心中無盡的思念,而廣陵樹的搖曳則象徵著離別的不捨,一切都在這寂靜的瞬間定格,成為永恆的離愁寫照。

3. 對重逢的迷茫:“今朝此為別,何處還相遇”,直接而真切地表達了對未來能否重逢的不確定和迷茫。在這無常的世事中,分別似乎成為了無奈的常態,而重逢卻顯得如此難以捉摸,猶如夜空中閃爍不定的星辰。詩人用簡潔的語言,道出了人們在離別時普遍存在的擔憂和恐懼,進一步加深了離別的愁苦。這種對未知的迷茫,讓離別的傷痛更加刻骨銘心,也讓讀者不禁為詩人和友人的命運感到揪心。每一次離別都可能是永別,每一個轉身都可能是天涯,這種不確定性如同一把利劍,刺痛著離人的心靈,也讓我們深刻體會到人生的無常和無奈。

4. 人生感慨的抒發:“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詩人由此次離別聯想到世事的無常,以波濤中的小船比喻人生,形象地表達了對命運無法掌控的無奈和感慨。人生就像那漂泊在波濤中的小船,無論是順流還是逆流,都難以預測和把握。這洶湧澎湃的波濤,象徵著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和風雲變幻,而那隨波逐流的小船,則代表著在命運洪流中掙扎的人們。這不僅是對人生漂泊不定的感慨,也是對命運無常的深刻洞察和無奈嘆息。詩人透過這一形象的比喻,將個人的離別之情上升到對人生普遍困境的思考,體現了他對人生的深邃思考和對命運的深沉感悟,讓我們在這簡潔而有力的詩句中,感受到了人生的滄桑與無常。

四、深度思考:

1. 離別的普遍情感: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離別是不可避免的經歷。無論是親朋好友的分別,還是與熟悉環境的告別,都會引發我們內心深處的情感波動。這首詩讓我們深入思考如何面對離別帶來的痛苦和失落,如何在短暫的相聚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