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古津。
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不見人。
山口潛行始隈隩,山開曠望旋平陸。
遙看一處攢雲樹,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傳漢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還從物外起田園。
月明松下房櫳靜,日出雲中雞犬喧。
驚聞俗客爭來集,競引還家問都邑。
平明閭巷掃花開,薄暮漁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間,及至成仙遂不還。
峽裡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雲山。
不疑靈境難聞見,塵心未盡思鄉縣。
出洞無論隔山水,辭家終擬長遊衍。
自謂經過舊不迷,安知峰壑今來變。
當時只記入山深,青溪幾度到雲林。
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賞析:
一、原文釋義:
漁船順著潺潺溪水自在漂流,漁人心生喜愛這明媚的春日山景。兩岸桃花灼灼盛開,簇擁著古老的渡口。沉醉於岸邊鮮豔的紅花綠樹,不知不覺間已漸行漸遠,沿著清澈的溪流一直前行,竟未遇見一個行人。在山口處小心翼翼地悄然潛行,起初道路蜿蜒曲折,幽深隱秘,待到山巒敞開,視野豁然開朗,呈現出一片廣袤開闊的平坦陸地。遠遠眺望,有一處樹木繁茂如雲,簇擁聚集;走近一看,內裡有成千上百家,周圍散佈著絢爛繽紛的花竹。砍柴的樵夫最初傳來漢朝的姓名,而這裡的居民依然身著秦朝的衣服。居民們共同聚居在這宛如仙境的武陵源,在世俗之外開闢營造出這方田園。明月皎潔,灑在松樹下,房舍的窗欞靜謐無聲;太陽昇起,雲彩之中傳來雞犬的歡叫聲。驚訝地聽聞有世俗的客人前來,大家爭相聚攏過來,競相引領客人回家,急切詢問都城的情況。清晨時分,街巷裡清掃著飄落的花瓣;傍晚時刻,漁人樵夫乘船順流而歸。當初只是為了躲避戰亂而逃離人間,等到成為仙人般的自在生活便再也不想返回。峽谷深處的人們哪知曉人間的世事變遷,塵世中的人們遙望此地,也只能看到空蕩迷濛的雲山。不要懷疑這靈妙的仙境難以聽聞和得見,只是塵俗之心尚未消盡,依然眷戀著故鄉。出了山洞,無論隔著多少山水,離開家終究還是打算長久地遊歷探尋。自以為曾經走過就不會迷路,怎知道山峰溝壑如今已經發生了變化。當時只記得進入山的深處,沿著青溪幾經輾轉來到雲林深處。春天到來,到處都是桃花飄落隨水漂流的美景,卻難以分辨這仙源究竟在何處去尋覓。
二、詩篇背景:
此詩創作於王維的青年時期,當時的社會動盪不安,戰亂頻繁,百姓生活困苦。人們在塵世的喧囂與紛擾中掙扎,渴望尋找一片安寧與美好的棲息之所。王維借陶淵明《桃花源記》的意境,憑藉自己獨特的藝術感知和深邃的思考,描繪了一個與世隔絕、寧靜美好的世外桃源,以此含蓄地表達了對理想生活的熱切向往和對現實社會的深深不滿。
三、賞析分享:
1. 優美的意境營造:詩中開篇“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古津。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不見人。”詩人以靈動的筆觸描繪出一幅靈動鮮活、如詩如畫的春日行舟圖。漁舟悠然地順著清澈的溪水漂流,彷彿與水融為一體,盡顯自然之和諧。兩岸桃花如錦緞般絢爛,夾著古老的渡口,增添了幾分神秘與歷史的厚重感。詩人因沉醉於岸邊那嫣紅的花樹,不知不覺已走得很遠,而沿著青溪一路行來,竟不見人影,更營造出一種清幽靜謐的氛圍。這一系列景象相互交織,共同構建出一個如夢如幻、寧靜迷人的桃源世界,讓讀者彷彿身臨其境,陶醉於大自然的美妙與寧靜之中,忘卻塵世的喧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