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1949年,擁有這棟房子的英籍猶太人逃離中國。1950年,房子二樓的寬大走廊上,還掛著大幅壁畫,甚至在寬大陽臺上,還放著一些曬太陽用的藤椅:用中國上好的藤編織出西洋的式樣。只是時光飛逝,即使是當時目睹變化的陳姓老人,也不能回憶起壁畫的模樣,是英國的嚴峻與真實,還是猶太人在繪畫中喜歡的遼遠與寫意。

陳姓老人繞過一堆建築垃圾,推開底樓的一扇厚重精緻的房門,告訴我這裡原先是餐室。曾經有一扇窄門,從後面的廚房通向餐室,給僕人上菜時直接進出,現在演變成一個放X光片的細長木櫃。這裡曾經還有一隻大菜臺,在醫院的小倉庫裡我看到了它。陽光從我的身後射向倉庫深處的大菜臺,它翻倒在絮塵飛舞的陽光之中,檯面已裂,露出臺角可伸縮的機關,粗重結實的桌腿至今還保留著栗色的油漆光澤和雕刻出來的菱形花紋。據說等到房子大修結束之後,這個大菜臺還會搬回去,作為醫院小會議室的會議桌。

在二樓臥室門邊我站了幾分鐘,看到門上嵌有白瓷的把手,那被黃銅環固的小塊橢圓白瓷,有著縱橫細密的龜裂,龜裂的紋路也已變成微黃。我相信這個現在我們已經不知其名了的猶太人是一個要求著生活情趣的人,陳姓老人把那猶太人稱為“他”,當時“他”委託代理租*宜的中國人已經年老去世,整棟房子裡的工作人員連同現任所長,都不知道“他”的姓名,一個人的經歷失去了註釋者,就變成了故事。

“他”是英國人,卻住在法租界,據說這也是當時一些相對富有的英商的趣味:在繁華的英租界做生意,到安靜的法租界造屋居住,或者租用英商中國建業地產公司連傢俱出租的小樓,在“他”住所的五百米左右,就有七棟英商公司的租房。華亭路當時已經成為上海非常優美因而非常昂貴的高階住宅區,在這裡附近,有白俄貴族創造出來的享樂的西方文化情調,沖淡了十月革命之前上海租界被當時貴族化的歐洲本土非常輕蔑的惡形惡狀的暴發戶氣味。 txt小說上傳分享

華亭路(2)

上海租界史研究者李天綱用“個體戶”這個詞來形容當時在上海的外國人,形容他們的發跡、文化、作為和格調,以及其中的魚龍混雜。照李天鋼的說法,種滿法國梧桐的法租界是遠在東方的西洋人“逃避生活的地方”。同樣帝國主義國家的人們,也有著一些不同,在上海的人到黃浦公園門口掛一塊“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臭名昭著的木牌,在本土的人則視正在東方發財的冒險家們為一群沒有教養還不安分、大肆敗壞歐洲形象的人,而在本土的報紙和演講中不時*。那個情形,我想和現今中國人對去東歐販賣劣質商品發財的個體戶有某種情緒上的相似。

“他”就住在這個地方。用鑄鐵的黑色鏤花的柵欄圍出一個在延慶路和華亭路拐角的地方曾經鮮花燦爛的花園,法國南部的各種玫瑰到了東方的土壤裡,有了一些變化:變得小了。

不知道“他”為什麼辛苦地創造出一個華亭路上的英國,我相信即使是在租界,也並非易事。由於“他”對本土生活方式的堅持,使人猜想是否他也屬於貴族式的固守與堅持,不像哈同,完全以一個貴族猶太商的身份把自己的生活匯同到清朝宮廷化的生活方式中去。但我不相信一個英國貴族或欣欣向榮的富商會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圖謀業績,一個人遠離本土,總是有著巨大的夢想或巨大的失望。也許他是一個具有野心的人,但在本土,富家階層宛如銅牆鐵壁,令人無法進入,他挾著一隻舊箱子,乘郵輪的三等艙來到上海,像後人描繪的一樣,在東方混戰中他成功了,於是他實現夢想,不再是本土社會的不甘者,或出局者,他用仰慕已久的整套本土的富家大屋向自己證明了成功。

鑄鐵的柵欄在1958年全民大鍊鋼鐵的時候拆去鍊鋼,樓下的滿園玫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