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源縣指揮部,陶鬱濃匆匆進入方濟安辦公室:“司令,南軍兵臨德化城下,北軍已到延平。”
“此次南軍與北軍各部暫未分兵,全都集中在德化與延平。”
聽完陶鬱濃介紹,方濟安不由眉頭緊皺,頗為無奈:“南軍與北軍步步為營,穩紮穩打,就將壓力給到我們這邊。”
“如果兩線全力抵擋,與南北兩軍拼消耗,我軍兵少,吃虧的還是我們。”
“一旦雙方消耗一定兵力後,他們再分兵攻擊其他縣城,或直接兵臨長洹城與信源,南山軍將會非常被動。”
沉思良久,方濟安眼神一厲,本以為可在南北兩方製造破綻各個擊破,就不用動用坦克部隊。
如今看來,只得使用坦克部隊,奠定勝局。
想到此處,他對陶鬱濃說道:“鬱濃,讓長洹各縣的官員全部撤向南陵,並給方國軒、蔡廷武發報。”
“讓方國軒部全部撤往盤縣,蔡廷武部撤往宣縣。同時將方國軒第二師調入信源,構築信源防線。”
方濟安準備在信源、盤縣、宣縣建立一個三角陣型,放棄其他縣城。
盤縣、宣縣各自駐紮四個師部隊,南軍與北軍想短時間拿下,幾無可能。
就看南北兩軍,選擇在兩縣死磕,還是直接進攻信源。
隨著電報發出後,延平的方國軒與德化的蔡廷武,都立即安排部隊收拾行裝,準備撤退。
延平,指揮部內,第一師參謀長不解問道:“師長,北軍雖有二十餘萬,但我們也有十萬人,未戰先退,恐會影響軍心士氣。”
“如今我軍腹背受敵,即便守住北軍進攻,到時損兵折將,顧此失彼怎麼辦?”方國軒輕輕搖頭。
如果只面對北軍或南軍攻擊,殊死一戰倒是沒什麼。但面對兩線之地,盲目在一線決戰,這選擇將會極其愚蠢。
南山軍有卡車運輸,部隊很快來到盤縣、宣縣,並佈置防線,第二師也接管信源防務,在東面佈置了四道防線。
10月11日,南北兩軍對南山軍發動攻擊的時候,才發現南山軍已然撤退,讓常雲先與吳佩勝都非常驚訝。
面對南山軍不戰而逃,第八軍軍長謝康和頗為不屑:“南山軍也不過如此,見我大軍浩浩而來,只會倉惶逃竄。”
吳佩勝聽到此言,只無奈搖頭。人家南山軍不是怕他們北軍,而是南北兩軍加在一起有四十餘萬,人家選擇暫避鋒芒而已。
如不是有南軍牽制,他也不敢率軍深入。如今即便深入,他也不敢分兵而行。
仔細看過當初馮華民軍隊佈置,說實話,吳佩勝覺得並沒多大問題。
如果面對軍閥部隊,早就攻破其多處防線。
然而南山軍不僅擋住了北軍進攻,最終反擊的時候更是行動迅速。如果不是馮華民部隊太過分散,南山軍也不會輕易消滅外圍的部隊。
同時也讓吳佩勝對南山軍戰力有了個大概認知,從多次南山軍戰役中他得出結論:南山軍極其擅長圍殲戰。
圍殲戰需要大量軍隊才能完成,南山軍憑藉強大火力減少發動圍殲戰人數,但也需軍隊相當或多於對方才能完成圍殲。
故而吳佩勝並不敢分兵出去,怕被南山軍抓住機會。
吳佩勝掃視幾位軍長吩咐道:“好了,繼續率部追擊,兵臨長洹城。”
“是,司令。”幾位軍長立即整合部隊,向長洹追擊而去。
德化的常雲先,同樣未在德化停留,直接率領部隊向長洹進軍。
10月14日,南軍與北軍兵臨長洹城,發現南山軍同樣放棄了長洹,南北軍在長洹城下會師。
“常司令,許司令。”
“吳司令。”
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