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瞧,這秧苗長得多好!”楊老漢與村老們在田間檢視水稻秧苗。
水稻栽種有兩種方式,直播和育秧。
直播是直接將稻種浸水催芽三天,芽長二分時播種,用量為一畝三升,是一種粗放生長。
育秧是將育好的秧苗移栽,有三大好處。
第一可縮短本田生長期,增加複種指數,有效解決農作物複種的季節矛盾。
第二便於集中管理,進一步降低種植成本。
第三保證秧苗的質量和規模,防止病蟲害和後期倒伏,提高生產效率。
在漢代便有育秧移栽,東漢《四民月令》中的“別稻”便是育秧移栽。
荒溝村要種兩季稻,必須採用育秧移栽法,村裡人搶修村路,村裡蘇老三帶著蘇家幾個少年郎,在自家水田裡育秧。
育秧田與種植田比例為1:10-1:40 ,自家的水田全都育上秧。
水田養了一個冬,秧苗長勢極好,青翠茁壯。
“是啊,就是以後有得累了!”楊老漢笑道。
育秧、拔秧、插秧等工作步驟多、時間緊、勞動強度大。
以前村裡窮,地瘦,用直播法,種地快,輕省是輕省,產量不高。
現在要想收穫兩季,不吃些苦是不可能的,村老們看著十幾畝地的秧苗又是歡喜又是愁的。
“萬事開頭難,待咱們今年理順了,抽空製作‘秧馬’,以後插秧就沒那麼累。”蘇櫻笑道。
“秧馬?何為秧馬?”村老們又聽到新事物。
“就是插秧機!用它就可以不用彎腰,而是坐著、騎著秧馬拔秧、插秧。”
這東西在北宋蘇軾的文中出現過,武昌農夫騎秧馬插秧,日行千畦,生產效率極高。
“秧馬啥樣兒?”蘇老三比旁人還急切。
“首先肯定得是能在水田可前後滑行,其次前面能放秧苗,轉動時將秧苗插進水田中…”蘇櫻描述秧馬的基本功能。
“噠噠噠…”幾匹馬踏著田坎,在田野間橫衝直撞,往秧苗田跑來,不少麥地被踩踏。
“作甚?”村老們沒見過這麼不愛惜糧食的人,氣得氣血直衝腦頂門。
眾人上前,攔住這幫冒冒失失的人。
盧頡看著蘇家試驗田,小麥長得比旁家的壯實,鬱鬱蔥蔥,育秧田中的水稻秧苗一片嫩綠,比其他地方見到的都好。
“這地果然肥!”不懂稼穡的盧頡看了很是心動,默默盤算著荒溝村弄到手,扒拉到自己兜裡。
“爾等何人?”楊老漢問。
中間穿著華貴的人眼中的貪婪掩藏不住,想來是阿櫻說的那幫買地的,就不知是誰家?
“這田誰家的?”盧頡不答反問。
“我們村的!不賣!”眾村老齊聲道。
“呵呵,我們高價收購,夠你們吃喝不愁。”盧頡哄道。
“快走!我們不賣,再多錢也不賣!”楊老漢攆人。
“老漢,可知我們是何人?”盧頡眼神蔑視。
“管你何人?天王老子也不成!”楊老漢冷嗤。
“我乃刺史盧大人所派,可想好了,現在是跟你們有商有量;
待盧大人出面,就不是買!不給錢你們也得乖乖雙手奉上!”盧頡狐假虎威。
“哈哈哈…”在場眾人鬨笑,這是他們聽到的最好笑的笑話。
“笑什麼?”盧頡惱羞成怒,“你們居然敢把刺史大人不放眼裡!”
“小子!走吧!別在這大蔥插豬鼻裝象,哈哈哈…”鄭老漢笑到肚子痛。
“老東西,活膩歪了!”盧頡耀武揚威慣了,到哪兒那些賤民不是戰戰兢兢?
偏偏這荒溝村的人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