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時後,北極“救世會”總部的緊張氛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經過一番緊鑼密鼓的準備,發射核彈的各項程式已經就緒。
在美國某處隱秘而堅固的發射井內,一群身著防護服的“救世會”成員正忙碌地進行著最後的檢查工作。
發射井內,燈光通明,照亮了每一寸空間。
巨大的導彈靜靜地矗立在發射臺上,它的表面泛著冷冽的金屬光澤,在燈光的映照下更顯得威嚴而冷酷。
導彈的尾部,複雜的機械結構和線路錯落有致,它們正等待著最後的指令,以便將這顆毀滅性的武器送入天際。
工程師們圍聚在控制檯前,他們的手指在鍵盤上飛快地敲擊,眼睛緊盯著螢幕上的各項資料,確保每一個引數都符合發射要求。
他們的臉上寫滿了專注和緊張,因為任何一個小小的失誤都可能導致發射失敗,甚至引發不可預知的後果。
在發射井的另一側,一組專門負責核彈頭裝配的工程師正身著厚重的防護服,這些防護服不僅能抵禦輻射,還裝備了先進的生命支援系統,確保他們在與核材料直接接觸的過程中安全無虞。
他們行動緩慢而謹慎,每一步都遵循著嚴格的操作規程,空氣中瀰漫著一種幾乎可以觸控到的緊張感。
四名工程師分別負責一枚核彈頭的裝配工作,他們手持特製的工具,輕輕地開啟核彈頭的密封艙門。
艙門緩緩開啟,露出內部精密複雜的結構,以及為放置核炸藥預留的空腔。
這些空腔被設計得極為精確,任何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影響核彈的爆炸效率和穩定性。
接著,他們小心翼翼地從特製的容器中取出核炸藥,這些炸藥被嚴格控制在極低的溫度下,以防止意外引爆。
每一塊炸藥都被精確地測量和切割,確保其質量符合計算所需的精確值。
在放置炸藥的過程中,工程師們使用精密的儀器進行實時監測,確保炸藥的位置、角度乃至壓力分佈都達到最佳狀態,以最大化核彈頭的爆炸威力。
完成炸藥裝載後,他們再次仔細檢查每一枚核彈頭的密封性,確保沒有任何洩露的風險,並調成低空爆炸模式。
隨後,透過一系列複雜的計算和模擬,工程師們確認,儘管理論上這四枚核彈頭能夠釋放出高達800萬噸tnt當量的威力,但考慮到實際條件下的各種損耗因素,最終估算的實際威力約為500萬噸tnt當量,這一數字依然足以對目標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注:一個國家的核武器庫本身就很隱秘,他“救世會”本事再大,也不可能知道,所以那些核炸藥以及與其配套的核彈頭中的引爆裝置可以說都是那些“救世會”的科學家們手搓的,所以威力大打折扣,這並不奇怪。
接下來,是最為關鍵的一步——將這四枚裝載完畢的核彈頭吊裝至洲際彈道導彈的彈體內。
整個過程需要極高的精確度和協調性,因為任何震動或不當操作都可能對核彈頭內部的精密結構造成不可逆的損害。
工程師們使用特製的吊裝裝置,緩慢而平穩地將核彈頭一一吊起,然後精確地嵌入導彈的彈頭部位。
每安裝一枚核彈頭,都需要進行一次全面的檢查,確保連線穩固且沒有任何異常。
當最後一枚核彈頭穩穩地固定在導彈上時,整個發射井內的氣氛達到了頂點。
所有的工程師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靜靜地注視著這枚即將改變世界的武器,心中五味雜陳。
在發射井的周圍,安全人員已經設立了多重警戒線,他們手持武器,神情肅穆,警惕地注視著四周,確保在導彈發射的關鍵時刻,不會有任何干擾或意外發生。
同時,醫療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