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上了?
難道是公孫大家自己要進王府?
她想找個依靠,想讓我們王府護著她,肯定是有人打她的主意,而且這個人來頭不小,郡王府都護不住。
郡王妃給她使眼色,是不是知道公孫大家的打算給她提個醒?
雖然當年皇上的一句話保了她十幾年的平安,但是萬一有人不要臉強硬納公孫大家為妾,公孫大家住在王府,那人就不好開口了。
惹誰不好,敢惹王爺的人?
趙嬤嬤對公孫大家頓時沒了好感,為了當王爺的貴妾,提前叫上姐姐了。
不行,她要提醒王妃,不能上了狐狸精的當。
顧心柔帶著公孫大家去了明鏡堂,見趙嬤嬤給她使眼色,不明白啥意思。
郡王妃給她交代了什麼?
先不管別的,先要把公孫大家拿下,帶她去莊子裡。
她笑眯眯說道:“我平時就喜歡聽曲,我覺得樂曲不分貴賤,磅礴宏大的宮廷音樂是一種美,民間小調也是一種美。
“我弟弟曾經說過,萬物都有聲音,人只不過把各種聲音合在一起,才有了樂曲。”
顧心柔心裡得意,這麼有格調的話,安在弟弟頭上,為了以後讓他們倆認識打下伏筆。
公孫大家說道:“不知王妃是否有顧狀元唱的那首出家曲?”
顧心柔哈哈笑,自從她冒充顧斯年唱了那首青玉案和後面的萬物生之後,很快就流行起來。
,!
特別是那首萬物生,男女老少都會唱,那會京里人都以為弟弟要出家,所以叫做出家曲。
她還聽晉王說過,顧斯年寫的那幾句話,又引起一幫文人的爭論。
有的人說非詩非詞,亂七八糟。
汝南郡王爺的親家梗著脖子和人吵:你們眼瞎呀說,顧狀元只是書寫,沒看下面署名是寄書人?
他還說非詩非詞又如何,過去的詩經、敦煌曲子,哪一個是詩,哪一個是詞?
所以顧心柔對公孫大家提起這個,笑成一團。
顧心柔很得意的拿出她給顧斯年寫下的萬物生歌詞,“那首樂曲我弟弟唱的是梵語,外面的人胡說八道,說他要出家,這是翻譯過來的,送給你了。”
公孫大家小心翼翼的接過來,低頭看著,不知不覺小聲的唱出來。
顧心柔用假聲和她合唱,公孫大家吟唱。
等唱完了,顧心柔使勁拍巴掌,“唱的太好了,妹妹的嗓子真是絕了。”
公孫大家說道:“我還是覺得顧狀元唱的好聽。”
顧心柔問道:“咦?你聽過我弟弟唱的?”
心裡想,幸好剛才捏著嗓子用假唱唱了幾句。
公孫大家點頭說道:“上元節那天我在場。”
顧心柔說道:“我弟弟還是沒唱出來這首歌的效果,他唱的滄桑了點,不夠空靈。”
公孫大家說道:“我再唱一下試試。”
她是哼唱,沒有歌詞,更讓顧心柔驚呆了。
難怪會被人稱為大家,她只是哼唱,從鼻腔裡發出聲音,可是那個氣息很長,高音部分,她很輕鬆的就上去了。
閉著眼睛聆聽,彷彿在西藏看到茫茫的大雪,看到雪地裡搖著經輪的阿婆,還有路上三步一磕頭去朝聖的藏民。
:()穿成中年王妃,颯爽才是我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