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內憂外患的磨礪,袁譚愈發沉穩堅毅,青州也在風雨飄搖中艱難求存、逐步發展。
軍事上,“青州銳士”已頗具規模,袁譚對其進行了更為精細的編制和訓練。
他依據士兵的特長分為長槍營、刀盾營、弓弩營和騎兵營,各營相互配合,協同作戰。
同時,設立了專門的軍事學堂,邀請賢能之士講授兵法、謀略和天文地理知識,提升將領們的軍事素養和指揮能力。將領們日夜鑽研戰術,根據不同的戰場形勢制定多種作戰預案,還定期進行軍事演練,模擬各種實戰場景,檢驗和改進作戰方案。
為應對可能來自聯軍的再次威脅,袁譚下令在青州周邊構建縱深防禦體系。
在邊境的關鍵山口和要道修築堅固的關隘,這些關隘城牆高大厚實,設有了望塔、箭樓和甕城,既能有效抵禦敵軍的進攻,又能為守軍提供良好的觀察和反擊位置。
在關隘後方,挖掘了多道壕溝和陷阱,並設定了拒馬、鹿角等障礙物,延緩敵軍的推進速度。此外,還在一些隱蔽的山谷和樹林中建立了秘密的屯兵點和物資儲備倉庫,以便在戰時能夠迅速支援前線或進行突襲作戰。
外交局勢依舊複雜多變。孫權在收到袁譚的合作方案和珍貴禮物後,雖有所心動,但仍未明確表態。
袁譚決定採取進一步的行動,他派遣了一位能言善辯且精通江東文化的使者前往孫權處,這位使者不僅帶去了更多的青州特產和一份更為詳細的軍事互助計劃,還與孫權的重要謀士和將領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溝通,試圖從多個層面打動孫權。
使者向孫權詳細闡述了當前的天下大勢,分析了青州與江東聯合對抗曹操殘部和烏桓聯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並承諾在未來的合作中,青州將充分尊重江東的利益和地位,共同分享合作的成果。
與此同時,袁譚也加強了與其他周邊勢力的聯絡和溝通。
他派使者前往荊州劉表處,試圖與劉表建立友好的外交關係,共同抵禦曹操殘部的威脅。使者向劉表說明了曹操殘部的野心和危害,表達了袁譚希望與劉表攜手合作、維護地區和平穩定的誠意。劉表雖然對袁譚的提議持謹慎態度,但也表示願意保持聯絡,觀察局勢的發展。
在經濟建設方面,青州的農業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新開墾的荒地逐漸種上了莊稼,水利設施的完善使得農田灌溉得到了有效保障,糧食產量穩步提升。
袁譚又下令建立了官營的糧倉和磨坊,加強對糧食的儲備和加工管理,確保在戰時能夠有充足的糧食供應軍隊和百姓。
同時,為了促進農業的進一步發展,袁譚設立了農業獎勵制度,對那些在農業生產中表現出色、產量高的農戶給予獎勵,激發了百姓的生產積極性。
手工業和商業也在持續繁榮。青州的絲綢、陶瓷等手工業品在周邊地區的知名度越來越高,訂單源源不斷。
袁譚組織了手工業者協會,對手工業生產進行規範和指導,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
在商業方面,青州的城市中出現了許多繁華的商業街和集市,各地的商人云集於此,交易的商品種類繁多,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袁譚加強了對商業的管理和稅收制度的完善,確保商業活動的公平有序進行,同時也為青州的財政收入提供了穩定的來源。
然而,平靜之下暗潮湧動。曹操殘部與烏桓聯軍在內部矛盾暫時緩和後,開始重新謀劃對青州的進攻。
他們意識到袁譚的勢力在不斷壯大,若不盡快將其消滅,日後必將成為心腹大患。於是,聯軍再次集結兵力,準備對青州發動一場大規模的進攻。
袁譚的情報人員及時探知了聯軍的動向,迅速向他彙報。袁譚立即召集將領和謀士召開緊急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