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剛剛從旱災的困境中緩過神來,袁譚還未及鬆一口氣,新的麻煩便接踵而至。外部,曹操殘部和烏桓聯軍的威脅猶如高懸的利劍,始終未曾放下;內部,由於長時間的戰爭、天災以及各項改革措施的推行,矛盾也逐漸浮出水面,亟待解決。
在軍事方面,曹操殘部經過一段時間的蟄伏,再次蠢蠢欲動。他們聯合了一些山賊土匪,對青州的邊境地區進行騷擾式的襲擊,燒殺劫掠,無惡不作,試圖擾亂青州的軍心民心,破壞當地的經濟生產。這些小規模的襲擊防不勝防,讓青州的守軍疲於應對。袁譚深知,長此以往,必將對青州的邊境防禦造成嚴重的衝擊。
與此同時,烏桓聯軍在新首領的帶領下,改變了戰術。他們不再進行大規模的集結進攻,而是化整為零,分成多股小部隊,深入青州腹地,四處襲擊交通要道和糧草運輸線,使得青州內部的物資調配和軍隊調動都受到了極大的阻礙。而且,他們還利用騎兵的機動性,迅速出擊後又消失無蹤,讓袁譚的軍隊難以捉摸其行蹤,難以組織有效的反擊。
面對這種情況,袁譚決定採取主動出擊與加強防禦相結合的策略。他挑選了一批精銳的輕騎兵,組成快速反應部隊,由經驗豐富的將領率領,專門負責追擊和圍剿這些入侵的小股敵軍。同時,在邊境地區和重要的交通要道上,增加了瞭望塔和巡邏隊的數量,加強情報收集和預警能力,以便能夠及時發現敵軍的動向,並迅速做出應對措施。
為了應對曹操殘部與山賊土匪的勾結,袁譚還實施了招安政策。對於那些願意放下武器、歸降青州的山賊土匪,給予他們改過自新的機會,將其編入軍隊或安排從事生產勞動,以增強青州的實力和勞動力。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分化瓦解了敵人的勢力,同時也補充了青州在戰爭中損耗的兵員和勞動力資源。
然而,內部的問題同樣棘手。由於戰爭的破壞和旱災的影響,青州的農業生產雖然在逐漸恢復,但仍面臨著勞動力不足、土地肥力下降等問題。許多農民為了躲避戰亂和天災,背井離鄉,導致大量農田荒蕪。袁譚意識到,必須採取措施穩定農業生產,才能保障青州的糧食供應和社會穩定。
於是,他頒佈了一系列鼓勵農業發展的政策,包括減免農民的賦稅、提供農業生產工具和種子的補貼、興修水利設施以改善灌溉條件等。同時,為了吸引流失的農民返鄉,袁譚還承諾給予他們土地和住房的保障,讓他們能夠安心從事農業生產。在這些政策的激勵下,一部分農民開始陸續回到家鄉,重新開墾荒地,農業生產逐漸呈現出復甦的跡象。
但隨著各項建設和改革的推進,財政壓力也日益增大。為了籌集足夠的資金,袁譚不得不考慮增加稅收。然而,這一舉措引起了部分商人和百姓的不滿,他們認為稅收的增加加重了自己的負擔,影響了生活和生意的經營。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小規模的抗議活動,雖然這些抗議活動很快被平息下去,但袁譚明白,如果不解決財政問題和民眾的不滿情緒,將會引發更大的社會動盪。
袁譚召集了謀士和財政官員,共同商討解決辦法。經過深思熟慮,他們決定對稅收制度進行改革,實行更加公平合理的稅收政策。一方面,減少對普通百姓和小商販的稅收負擔,轉而加大對一些高利潤行業和奢侈品的稅收徵收力度;另一方面,打擊偷稅漏稅行為,加強稅收監管,確保稅收的公平性和穩定性。
同時,袁譚積極尋求新的財政收入來源。他鼓勵商業貿易的發展,在青州設立了多個貿易集市和商業中心,吸引各地的商人前來交易。透過對商業交易徵收一定的稅費,增加了財政收入。此外,袁譚還大力發展手工業,提高青州產品的質量和附加值,將其推向市場,獲取更多的經濟收益。
在解決經濟問題的過程中,袁譚也沒有忽視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