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城內,袁譚與諸葛亮正於軍帳中商議諸事,那封來自益州的密信如一塊巨石,沉甸甸地壓在眾人心中。
袁譚面色凝重,率先打破沉默:“曹操此計甚是陰險,若劉璋真的借道與他,我軍將陷入腹背受敵之境。軍師,當下該如何應對?”
諸葛亮輕搖羽扇,沉思片刻後說道:“主公,莫急。劉璋此人,生性多疑,雖有曹操聯絡,但未必會輕易應允。我軍可先派使者前往益州,陳說利弊,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讓劉璋知曉與曹操勾結的危害。同時,加強荊州與周邊關隘的防守,以防曹軍突襲。”
袁譚點頭稱是,“那派誰去益州合適呢?”
諸葛亮目光流轉,“可派簡雍前去。簡雍能言善辯,且在蜀地有一定人脈,定能不辱使命。”
於是,簡雍領命,帶著厚禮與諸葛亮的親筆書信,星夜兼程趕往益州。
而在荊州這邊,軍事防禦的籌備工作緊鑼密鼓地展開。關羽、張飛等將領奉命巡視各關隘,加固城防,增派兵力。城中百姓也被組織起來,協助軍隊搬運物資,準備守城器械。
“趙將軍,你部負責城北防線,務必堅守,不得有失。”諸葛亮對趙風下達指令。
“軍師放心,趙某定當全力以赴,與城池共存亡!”趙風抱拳領命,轉身離去,眼神中透著堅定與決然。
此時,曹操的使者已抵達益州,面見劉璋,極力勸說其借道。
“劉益州,袁譚軍如今在荊州勢大,若不加以遏制,日後必成大患。我家主公願與您聯手,共分荊州,此乃天賜良機啊。”曹操使者言辭懇切。
劉璋面露猶豫之色,“曹操此人,野心勃勃,我若借道與他,豈不是引狼入室?且袁譚軍在荊州深得民心,亦不可小覷。”
正在劉璋猶豫不決之時,簡雍趕到了。他入得劉璋府邸,先是一番寒暄,而後切入正題。
“劉皇叔,想當年您與先主劉備同宗同源,皆為漢室宗親。如今曹操妄圖借道益州,攻打荊州,其心可誅。荊州若失,益州豈能獨安?袁譚軍乃仁義之師,與曹操截然不同,若您助袁譚軍抵禦曹操,必能贏得天下讚譽,且荊州與益州互為唇齒,可保長久太平。”簡雍說得頭頭是道,劉璋不禁為之動容。
然而,劉璋麾下的張松卻在一旁輕聲進言:“主公,曹操勢大,若不應允,恐得罪曹操,招來災禍。不如暫且應允,待曹操與袁譚兩敗俱傷,我益州再坐收漁翁之利。”
劉璋心中糾結萬分,一時難以決斷,便令簡雍與曹操使者暫且在驛館住下,容他再思量思量。
在荊州等待訊息的袁譚與諸葛亮,深知時間緊迫。諸葛亮一面密切關注益州的局勢,一面繼續訓練軍隊,同時還在思索著應對之策。
“主公,我軍還需準備一支機動部隊,以備不時之需。若劉璋借道,這支軍隊可迅速出擊,截斷曹軍後路;若劉璋拒絕,也可在正面戰場上給予敵軍沉重打擊。”諸葛亮向袁譚提議。
袁譚認可道:“軍師所言甚是,可令趙雲率領這支機動部隊,他英勇善戰,定能擔當此任。”
於是,趙雲開始挑選精銳士卒,日夜操練,打造一支精銳之師。
數日後,劉璋仍未下定決心。而曹操見劉璋遲遲未有答覆,心中焦急,又派遣大將夏侯惇率領一支先鋒部隊,向益州邊境進發,以施加壓力。
這一訊息傳至益州,劉璋大驚失色。簡雍趁機再次面見劉璋,“劉皇叔,曹操此舉已顯露出其霸道與無禮,若您再猶豫,益州將陷入戰火之中。袁譚軍已做好迎戰準備,且願與您結為同盟,共同對抗曹操。”
劉璋望著簡雍,長嘆一聲:“罷了,罷了。我不欲益州百姓遭受戰火塗炭,便與袁譚軍結盟,拒絕曹操借道。”
簡雍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