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玩,一不留神就真的拍成一部乏味的紀錄片了。
這些電影人雖然沒有經過交流,但是不約而同的徹底認可了楊簡,他們都認為楊簡不是那種曇花一現的天才,他們都期待著楊簡未來還能拍出什麼樣的電影。
收回心神,繼續往下看,他們更期待接下來楊簡是怎麼處理的。
佛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夫妻倆恩愛一生,丈夫怎麼能眼睜睜看著自己最愛的妻子被疾病侵蝕、毫無尊嚴的逝去,與其這樣,倒不如親手為她解除痛苦,即便死亡將他們徹底分離。
終於,在丈夫對著意識逐漸模糊的妻子講述著自己童年故事之後,他不得不用枕頭悶死妻子,然後冷靜地買來鮮花、衣物,為妻子梳妝送行。
楊簡再次用鏡頭將命運的無常、生活的殘酷、老年之狼狽、病態的無情將美好婚姻摧毀的那種殘酷真實的向觀眾展現出來。
丈夫成全妻子,妻子亦是得以解脫,丈夫只能是獨自承受這種痛苦,他的救贖也只能在日復一日的幻想裡實現。
這一段讓許多人十分揪心,沒有比這更殘酷了。
電影的最後,楊簡進行了耐人尋味的安排,在片尾丈夫的幻念中,妻子依然正常存在,與他一起料理家事、一起結伴出門。
整部電影是以紀錄片風格的敘事,隱忍剋制的鏡頭與佈景,真實又戳心的表演與臺詞,完美地將楊簡所要的那種真實表達出來,真實到讓觀眾們感到陣陣不適,從而陷入一種精神內耗。
這些專業的電影人不是一直喜歡電影的高階感嗎?這就是楊簡給他們安排的高階感。
觀眾們會自然而然的帶入自己的情感,他們也會老去,萬一某一天他們遇到這種情況,他們會怎麼做?
兩小時零一分之後,盧米埃爾廳的燈光再次亮起,在2000多名觀眾的熱烈的掌聲中,楊簡帶領一眾主創來到臺上。
他率先看到了王佳衛,主要是對方帶著墨鏡,實在是太顯眼了,也不知道看電影的時候這位評審團的竹蓆是不是也是戴著墨鏡看的。
等到現場安靜下來,楊簡就像他在柏林的時候,他這次用純正的法語給現場的觀眾打了招呼,這自然是贏得了法國群眾的熱烈歡呼。
然後他才切換成中英雙語感謝來捧場的電影人、片商、影評人和媒體記者。
這讓一些人嘖嘖感嘆,楊簡這語言能力也太強了吧!尤其是媒體記者,目前他們知道的是楊簡的英語、德語很流利,沒想到法語竟然也如此純正,光是這一項能力就夠吹一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