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1章 耶律大賀的‘反間計’

律大賀和顏悅色地說道。

“臣,謹遵大汗令。”

老臣痛快地接下了這個差事。

既然是行反間計,那這封和書的意義就完全不同了。

即便自己的用詞再卑微,也不會留下賣主求榮的罵名,畢竟這都是為了施行計策。

“大汗,那位奉王那邊,我們當如何應對?”一名大臣出列問道,“若是他再挑釁,可還兵派抵擋?”

耶律大賀沉吟片刻,緩緩道:“此戰之敗,其一罪在我,其二罪在耶律和輕敵大意。”

“耶律和雖是本王遠親,但軍法如山。將其家眷斬首,送給那位奉王,以示我大遼友好之意。”

“告訴奉王,只要他願意退兵,我們可以儘可能彌補奉軍之損耗。”

眾人聞言,皆是眼皮狂跳,心中頓生一股寒意。

之前大汗可不是這樣說的,耶律和敗訊剛傳來時,明顯是想要保他一下。

而如今襄平之戰契丹大敗,雖然大汗將罪責攬到自己身上,但還是要有一個指揮者為此戰負責。

看大汗的意思,是要保下哈勒汗,放棄耶律和了。

反正耶律和大機率已經戰死,這樣既拉攏了皮室軍的勳貴集團,又大義滅親表明了自己的公心。

所有人皆大歡喜,唯有耶律和受傷的世界達成了。

伴君如伴虎啊。

。。。。。。

事實證明,是契丹君臣想得太多了,接下里幾天奉軍一直駐紮在襄平城,沒有繼續北上的舉動。

雖然奉軍三戰皆勝,但付出的代價也不小。

戰後統計,寧古軍傷三千,亡八百;騎兵營傷一千,亡五百。

護國軍傷亡最重,幾乎人人帶傷,重傷一千餘人,犧牲者更是高達兩千多。

除了人員傷亡外,後勤問題也讓李徹不敢再讓大軍繼續北伐的重要原因。

雖說李勒石成功守住了廣寧城,但從朝陽城到廣寧城有三百里路程,從廣寧城到襄平城又是三百里路程。

綿長曲折的補給線,加上糟糕惡劣的路況讓運輸變得極為困難。

更別提這一路上,還時不時會出現契丹殘軍和其他蠻族來打秋風。

現實不是打遊戲,不能一路平推打下水晶贏得勝利,戰爭的勝負往往取決於後勤,而非一時的勝利。

看到道路情況這麼差,李徹下定決心,戰爭結束後就開始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只要路修得夠好,交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不過李徹也並非一無所得。

除了兩座城池外,奉軍這幾天四處掃蕩,收攏了大量戰俘。

各族裔的俘虜全部收入戰俘營,一些流落到契丹人手中的慶人奴隸,則自動獲得奉國子民身份。

統計下來,光是戰俘就收了五萬人之多,至少暫時不會缺勞動力了。

隨後李徹下令修繕襄平城牆,休整部隊,治療傷員,並派遣軍隊押送部分戰俘回朝陽城。

半個多月動盪不安的遼西,總算是安定了下來,周圍的各個小部族也都鬆了口氣,紛紛派遣使者向偉大的奉王殿下表示臣服。

弱小就是原罪,在關外的小部族沒有決定自己立場的權力。

前兩天還替契丹軍送糧草呢,如今契丹兵敗如山倒,要不想被奉軍清算被滅族,就只能依附於遼西的新霸主。

襄平城成為了奉國掌控這些蠻族的中心城池,李徹大手一揮,改名!

依舊是改成後世之名,遼陽!

‘遼’代指城外那條小遼水(渾河),意為遙遠。

‘陽’取自朝陽城,意為陽光?。

寓意沒啥問題,麾下文武也沒意見,城名就這麼定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