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直了脊樑,平靜地說:“太后,臣妾一直無意爭寵,只願能出宮前往代國,陪伴我的兒子劉恆。在這宮中,臣妾本就如無根浮萍,如今只盼能與兒子相依為命。”呂后審視著她,良久後說道:“你倒有幾分自知之明,去吧,莫要在本宮眼前再出現。”薄姬心中鬆了一口氣,她知道自己暫時逃過了一劫,同時也為能與兒子團聚而感到慶幸。
於是,薄姬告別了漢宮,踏上了前往代國的路途。一路上,秋風蕭瑟,枯黃的樹葉在風中打著旋兒飄落,彷彿是被命運的大手肆意擺弄。劉恆擔憂地看著薄姬,他的眉頭微微皺起,問道:“母親,此去代國,路途遙遠,道路崎嶇,您可害怕?這一路風餐露宿,兒臣怕您吃不消。”薄姬輕輕撫摸著他的頭,臉上帶著淡淡的微笑,說道:“兒啊,只要與你在一起,母親便無所畏懼。有你在身邊,縱是風雨兼程,亦如春日暖陽。”她的心中充滿了溫暖與力量,只要有兒子在身邊,一切艱難困苦都不足為懼。
到達代國後,代國的宮殿雖不及漢宮宏偉,卻有著別樣的寧靜。代國的宮殿周圍青山環繞,綠水潺潺,彷彿是一片世外桃源。薄姬被尊為代王太后。在代國的宮殿之中,有一個精美的青銅盒,盒身上雕刻著古樸的花紋,這青銅盒乃是薄姬從漢宮帶出,用來裝盛劉恆喜愛的吃食。
一日,陽光透過窗戶灑在書房內,書房內瀰漫著淡淡的書香氣息。薄姬與劉恆在代國的書房中。薄姬拿起青銅盒,指著它對劉恆說:“恆兒,此盒雖小,卻裝著為君者當有的警醒。你看這盒中的吃食,皆來自百姓辛勞,每一粒糧食都是他們汗水的結晶。為君者當以民為本,心懷天下,不可驕奢淫逸,方能得百姓擁護,保江山社稷。”劉恆恭敬地回答,眼神專注而堅定,他微微點頭:“母親的教誨,兒臣定當銘記於心。這青銅盒就如一面鏡子,映照出兒臣的責任與使命,兒臣必不會辜負母親期望,定當勤政愛民。”他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成為一個賢明的君主,讓代國的百姓過上幸福的生活。
薄姬又道:“恆兒,治理一方,需先洞察民生百態。你可知百姓最盼者為何?”劉恆思索片刻,他的眼神中透著一絲沉思,答道:“兒臣以為,百姓盼衣食無憂,居有定所,免受戰亂之苦。”薄姬微微點頭:“然也。你既為代王,便要輕徭薄賦,鼓勵農桑,使百姓倉廩實。再者,要公正斷案,勿使冤屈者含恨。”劉恆應道:“母親,兒臣明白,公正乃為政之基,兒臣定會選賢任能,確保司法清明。”他在心中思考著如何去實現這些目標,腦海中不斷浮現出各種計劃和策略。
在代國的日子裡,薄姬時常帶著劉恆深入民間。一次,他們走在鄉間小路上,田野裡莊稼稀疏,土地乾裂,百姓們衣衫襤褸,面容憔悴。他們遇到一位貧苦的老農,老農滿臉皺紋,猶如干涸的河床,眼中噙著淚花,哭訴著賦稅的沉重:“太后啊,這賦稅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田裡收成不好,一家人都快餓死了。”薄姬回宮後,坐在宮殿的議事廳內,表情凝重地對劉恆說:“兒啊,百姓如此艱難,我們當減輕賦稅,讓他們得以休養生息。百姓是國家之根基,根基不穩,大廈難安。”劉恆點頭稱是:“母親所言極是,兒臣這就去安排。兒臣會立刻召集大臣商議,制定減稅之策,讓百姓能過上好日子。”他的心中充滿了對百姓的同情,決心要儘快改善他們的生活。
薄姬接著說:“減稅之餘,還需興修水利,改善灌溉。若田地無水患旱災,收成自會增加。”劉恆問道:“母親,興修水利需耗費大量人力財力,如何籌措?”薄姬耐心解答:“可組織百姓以工代賑,既解決勞力,又能讓百姓有所獲。”劉恆恍然大悟:“母親此策甚妙,兒臣定當妥善安排。”他心中對母親的智慧深感欽佩,同時也為能有這樣的母親而感到幸運。
隨著劉恆的成長,他越發賢明。薄姬看著兒子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