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章 蒙恬與卜香蓮:湖筆傳奇的開端與傳承

其傳授給村民,讓善璉村因筆而興。”

蒙恬與卜香蓮並未將此技藝據為己有,而是慷慨地傳授給善璉村的村民。村民們本就勤勞聰慧,得此技藝,如魚得水。自此,善璉村家家皆出筆工,戶戶都能制筆。善璉所制之筆,因選材精良、工藝精湛,“湖穎之技甲天下”,湖筆之名,漸漸傳遍大江南北。

然而,秦朝的政治風雲變幻莫測。蒙恬因遭奸人陷害,被賜死。訊息傳至善璉村,卜香蓮悲痛欲絕。她望著與蒙恬共同生活過的地方,往昔的點點滴滴如刀割般刺痛著她的心,淚水如決堤的洪水般湧出,順著臉頰肆意流淌,打溼了衣衫。她哭喊道:“將軍,你曾說要與我相伴,為何如今卻離我而去?這世間還有何公道可言!”但她知道,自己不能倒下,她還有蒙恬的幼子蒙穎需要照顧,還有蒙恬與她共同開創的制筆技藝需要傳承。

於是,卜香蓮強忍著悲痛,帶著蒙穎回到自己的故里。在那裡,她深居簡出,默默地將制筆技藝傳授給村中的孩童與有志於此的年輕人。有孩童問道:“婆婆,為何要如此用心教我們制筆?”卜香蓮慈愛地看著他們,眼神中滿是期許:“這湖筆技藝是一位大英雄與我共創,承載著許多的心血與希望,你們定要學好,傳承下去。”

歲月流轉,善璉村的制筆業在卜香蓮的堅守下得以延續,並且愈發繁榮。善璉村的鄉民們,對蒙恬與卜香蓮滿懷感激與崇敬。他們尊蒙恬為“筆祖”,在村西建起宏偉的蒙公祠,祠內香菸嫋嫋,終年不絕,彷彿是百姓們對蒙恬的思念與敬意在悠悠升騰。那條繞村而過的小河,也被改名為蒙溪,河水悠悠流淌,水波盪漾之間彷彿在訴說著對蒙恬的思念與敬意,永不停息。而卜香蓮,被奉為“筆娘娘”,她的善良、堅韌與智慧,成為了善璉村村民心中永遠的光輝典範。

每逢農曆三月十六日蒙恬生日、九月十六日卜香蓮生日,善璉村都會舉行盛大的敬神廟會。這一日,村民們身著盛裝,如歡快的鳥兒齊聚蒙公祠與供奉卜香蓮的廟宇之前。一位村民說道:“今日是恩公與娘娘的生辰,我們定要好好祭拜,感恩他們賜予我們湖筆技藝。”另一位村民應和道:“是啊,沒有他們,就沒有如今善璉村的繁榮。”他們獻上最精美的湖筆、豐盛的祭品,載歌載舞,以最隆重的儀式紀念這兩位為善璉帶來榮耀與技藝的傳奇人物,歡聲笑語迴盪在村落上空,似是對他們的讚歌,久久不散。

隨著歲月的流轉,蒙恬與卜香蓮所創的制筆技藝在善璉村蓬勃發展。年輕的筆工們在他們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湖筆的種類日益繁多,不僅有羊毫、狼毫、紫毫之分,更在筆的大小、形制上演變出諸多花樣,以滿足不同文人墨客的需求。有年輕筆工問:“師傅,我們為何要不斷創新湖筆?”老筆工回答:“湖筆傳承至今,需與時俱進,方能在眾多書寫工具中保持領先,不辜負先輩們的心血。”

然而,好景不長,秦朝末年,天下大亂,戰火紛飛,善璉村也難以倖免。黑煙滾滾,仿若惡魔的巨手籠罩著村莊。不少筆工為了躲避戰亂,被迫背井離鄉,湖筆的製作技藝面臨著失傳的危險。卜香蓮雖已年邁,但仍心繫湖筆,她召集村中剩餘的筆工,苦苦哀求道:“諸位,這湖筆技藝乃先輩心血,萬不可斷於吾輩之手啊!我們熬過這艱難時刻,湖筆定能再次興盛。”在她的堅持下,一部分筆工留了下來,他們在戰火的間隙,繼續傳承著制筆技藝,如點點星光在黑暗中頑強閃爍,雖微弱卻永不熄滅。

戰爭結束後,漢朝建立,天下逐漸太平。善璉村的湖筆,因其精湛的工藝,再次受到世人的關注。一些曾經流亡在外的筆工也陸續回到故鄉,湖筆製作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一位歸來的筆工感慨道:“終於又回到故鄉,我們定要重振湖筆輝煌。”他們在傳承舊法的同時,又融合了新的文化元素,使得湖筆不僅是一種書寫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