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子在玉田縣委宣傳部工作期間,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九日,撰寫的論文《發展農村宣傳文化產業之我見》,榮獲安寧市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97年會暨全區鄉村宣傳教育中心(站)研討會優秀論文。
論文《發展農村宣傳文化產業之我見》:
黨的十五大高舉理論的偉大旗幟,對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設和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建設作出了新的戰略部署,提出了新的目標任務和要求,具有極其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
在全黨、全國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五大精神的熱潮中,作為黨在廣闊農村的重要宣傳教育陣地的農村宣教中心,如何發揮其作為現代大眾傳媒和社會宣傳手段的特有功能和自身傳統方式,適應新的形勢需要,努力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加強對於五大精神的宣傳教育,使五大精神深入廣大農村、深入千家萬戶,這已成為當前廣大農村宣教中心當務之急的一大重要的政治任務。
一、解放思想,樹立效益觀念和產業意識
近年來,閩東地區廣泛創辦農村宣教中心(站),充分發揮其在教育黨員幹部群眾中的宣傳教育功能作用,大力加強宣教中心的系統化、規範化和網路化建設,形成了閩東的宣傳特色,多次受到中央和省裡的表彰。宣教中心從無到有的創辦,是閩東農村宣傳陣地建設的第一次飛躍,成為黨在農村的一個重要的宣傳思想陣地。成為黨和人民的喉舌、服務中心的載體、思想教育的課堂、科技傳播的渠道,精神文明的視窗和文化娛樂的舞臺。
宣教中心的創辦,對提高廣大農村黨員幹部群眾的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質,促進農村的思想組織建設,全面推進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農村的深入貫徹落實,保證農村的改革、發展和穩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從閩東地區宣教中心的發展狀況來看,還存在著許多侷限性和薄弱環節。尤其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確立和各項政治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宣教中心的教育方式、基地建設與發展壯大等方面,由於受其建構機制的制約,越來越不適應形勢的發展與需要。其關鍵一點就在於缺乏“造血功能”。
從現狀來看,當前閩東地區許多宣教中心的活動運轉主要是單純領取財政撥款,但由於閩東各地經濟還不發達,大多數鄉鎮財力普遍比較困難,不可能投入大筆專款。因此,單純依靠捉襟見肘的一點財政撥款不僅不現實,而且將大大削弱宣教中心應有功能的充分發揮和活動的開展,甚至會影響宣教中心的生命力和永續性。
事實上,有相當部分的宣教中心正由於經費短缺而陷入一種有名無實的“癱瘓”狀態。這種現象的存在並不能責怪財政不支援,其根本原因在於宣教中心本身缺乏“造血”功能。
因此,作為宣傳來說不能停留在“等、靠、要”的觀念誤區裡,只有大膽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發揚自力更生精神,不斷健全和完善宣教中心的建構機制,採取多種形式,選擇多種方法和途徑,加快宣傳文化與市場經濟接軌,增強宣傳文化產業化意識,努力增強宣教中心自身的“造血”功能,使農村宣傳思想陣地建設從單純依靠財政撥款向參與市場競爭、注重自我發展轉變,走出一條依靠陣地和自身優勢辦實體創收入、辦好實體促進陣地自我發展完善的產業化新路子,以此增強宣教中心和宣傳思想陣地的活力和生機,實現向良性迴圈的新飛躍。
二、走產業化路子,增強宣教中心的造血功能
鄉鎮村的宣教中心創辦的宣傳文化產業是一個相對獨立核算的實體,它隸屬於鄉鎮宣傳教育中心,在業務上接受上級有關部門的指導,在經營管理方式上要根據產業特點和有關規定因地制宜,採取各種形式。
宣教中心與產業聯姻,走宣傳產業化的道路,開發了農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