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39年(始皇帝八年)。
如果趙國有軍事衛星的話,就會震驚發現——
秦軍聚集了超過六十萬大軍,悄悄的在太原郡,以及上黨郡屯兵,蓄勢待發。
首先,秦國北境太原郡,本就囤積了二十萬大軍,再加上先前分別護送宋坤和姬馜的兩支五萬人,加起來一共有三十萬人。
這三十萬大軍,都是京師直派。
隨後,白仲往返於秦匈之間,奉秦王手諭,要求太原郡各郡、縣尉協助郡守(白仲)統帥,在維持地方治安的前提下,另外招募了十萬地方兵。
除了京師兵和地方兵以外,還有中央徵召,秦國北境所有豪紳旗下的私家兵,共五萬。
為什麼秦國豪紳能豢養私家兵呢?這與先秦時期的門客制度有關。
只要你有錢有勢,都會大量收養門客和賓客,這是當時習以為常的風氣。
但是,嬴政不可能任由你發展壯大的,在他見識到呂不韋三千門客的恐怖以後,便下令削減門客數量。
你可以養,但是絕對不能超過那個標準,否則視為造反,京師兵下鄉,誅之!
而門客呢,不僅僅有謀士,還有一群武藝高強之人,他們就是私家兵的雛形。
漸漸地,門客制發展成為部曲制。
部曲,簡單來說,就是當地的貧苦農民或其他勢力較小的各階層無業遊民,依附於地方豪紳。
平日裡種田,愛幹嘛幹嘛,但是戰時就拿起刀劍衝鋒。
歷史上,董卓養有部曲,司馬懿也有三千死士。
......
綜上所述,秦國在太原郡,就囤積了四十五萬大軍,準備兵分兩路攻趙。
第一支大軍,由白仲直接領導,與匈奴十萬騎兵組成聯軍,劍指趙國北境。
第二支大軍,由公子成蟜率領,約十萬人,劍指屯留。
還有第三支大軍,將由蒙武率領,從上黨區域,一路北上橫推,如果韓軍不配合,順便滅韓,劍指邯鄲。圖出自史圖館 趙王偃:“不是,哥們你——”
其實,還有第四支秦軍,只有兩萬人,協助匈奴三十萬大軍,橫掃西域。
秦國多線作戰,非常考驗中央統帥能力。
嬴政將自己的想法,說給尉繚子聽,讓他編纂詳細的進軍計劃。
繚絞盡腦汁,苦想五天五夜,終於將一馬車的進軍計劃呈上去。
經嬴政審閱過後,討論並修改部分細節,讓郵人分發給三軍統帥,即白仲、成蟜、蒙武。
宋坤不知道,一不小心又回到了正確的歷史軌道上,原本匈奴就佔領的如今月氏地盤,而不是東胡區域。
......
先秦時期的北方草原,以及西域地區,還是豐饒之地,尚未形成荒漠化。
所以,燕國佔領了匈奴的大片領土,還是有價值的。
這麼大的地方不利用起來,豈不荒廢了?
於是,燕王喜大手一揮,調動七十萬黎民北上定居,建造房屋,並開墾田地,養馬養畜。
當然,能否耕種,主要看當地的河流分佈,並不是所有地方都能種田的。
這就是宋坤為什麼會主動讓出領土的根本原因。
等你們先忙活一陣子,到時候老子再奪回來,省了大量人力物力。
燕國,你是個好人,但是我們不適合。
不會有人質疑燕王喜的決策吧?
他又不傻,自然知道風險,但是,有什麼關係呢?
秦匈聯手,勢必先攻趙國。
從輿圖上看,想要攻打燕國本土,必須先滅趙國,然而,滅趙談何容易?
讓他們三方打得你死我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