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2 章 靈能復甦,重塑蒼穹
風暴過後,宇宙仿若經歷了一場慘烈的洗禮,殘垣斷壁間瀰漫著哀傷與破敗的氣息,但那束靈能之光,從未熄滅,反而在廢墟之上孕育出更為堅韌的希望。
科研基地內,滿目瘡痍的景象令人揪心。被風暴衝擊得七零八落的儀器裝置散落一地,精密的零件混在塵埃之中,閃爍著微弱光芒的靈能凝晶也有不少出現了裂痕,彷彿在無聲訴說著這場災難的殘酷。然而,科研人員們紅腫的雙眼透露出的不是絕望,而是愈挫愈勇的決心。他們小心翼翼地收集著每一塊受損的靈能凝晶,運用新研發的靈能修復技術,試圖喚醒這些沉睡的能量核心。在特製的修復艙中,靈能光束如絲般纏繞著破碎的凝晶,按照預先設定好的程式,一點點彌合那些猙獰的裂痕。這過程緩慢而艱辛,就像縫合宇宙的傷口,每一針下去,都傾注著對未來的期盼。
能源團隊在風暴過後第一時間奔赴各個受災星球,檢視那些環境自適應聚能電站的損毀情況。許多電站的防護塗層被風暴無情剝離,靈能凝晶能量紊亂,無法正常輸出。他們頂著惡劣的環境,爭分奪秒地更換受損部件,重新校準能量輸出系統。為防止類似災難再次重創電站,團隊研發出一種基於靈能感應的智慧預警系統,它能提前數小時甚至數天感知到異常靈能波動,就像為電站配備了一個敏銳的“瞭望哨”,讓電站在危險來臨之前做好防護準備或緊急關停,最大程度減少損失。
星際航行領域,受損的靈能凝晶超光速巡航艦停靠在星際船塢,工程師們爬上爬下,忙碌地檢修著每一個細節。引擎的修復是重中之重,由於風暴中的高能衝擊,引擎內部一些關鍵的靈能傳導通路被熔斷。工程師們憑藉精湛的技藝,使用靈能焊接工具,重新連線那些纖細卻至關重要的線路,同時最佳化了引擎的抗衝擊設計,使其在未來面對極端情況時具備更強的韌性。護盾系統也迎來升級,新研發的自適應護盾不僅能根據來襲攻擊的強度自動調整防禦強度,還融入了能量吸收與反擊機制,讓巡航艦在星際航行中攻守兼備。
“靈能幻夢空間”雖在風暴中遭受重創,但文化交流團隊不願讓這片承載著無數希望與夢想的空間沉寂。他們召集各地藝術家與靈能技師,耗費大量心血重建並拓展。新增設的“靈能時光長廊”成為一大亮點,參觀者可以沿著長廊漫步,透過靈能投影技術,目睹各個星系從原始荒蕪到靈能繁榮的漫長髮展歷程,感受文明演進的磅礴力量。同時,為了讓更多人能遠端體驗靈能文化魅力,團隊開發出靈能虛擬沉浸系統,只要戴上特製頭盔,身處宇宙任何角落的人都能身臨其境地暢遊“靈能幻夢空間”,實現靈能文化的無界限傳播。
醫學領域,面對大量因風暴受傷的患者,靈能凝晶量子治療艙發揮了巨大作用。但在救治過程中,也暴露出治療艙數量不足、分佈不均的問題。醫療團隊緊急協調各方資源,加快生產治療艙,同時最佳化運輸配送方案,利用星際快遞網路,確保治療艙能快速抵達最需要的地方。為提升治療效果,醫生們結合風暴帶來的特殊傷病案例,對治療艙的靈能束髮射模式進行深度最佳化,實現了對複合型創傷的精準高效治療,讓傷者更快地恢復健康,重拾生活信心。
心靈建設方面,“靈能社群互助模式”在災後成為人們心靈的避風港。社群志願者們組織起一場場靈能安撫活動,他們在空曠場地圍成圈,手牽手,引導靈能在人群中流動,驅散人們心中的恐懼與焦慮。同時,為那些在災難中失去親人、家園的人們,專門設立了靈能心靈康復中心。在這裡,專業心理諮詢師藉助靈能輔助裝置,深入患者內心世界,幫助他們撫平創傷,重新找到生活的意義與方向。靈能就像一條溫暖的紐帶,將破碎的心重新連線在一起。
星際靈能科研聯盟在災後重建中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