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章 前人建房後人修

冰河時代要是真的來了,住的地方肯定是最重要的。尉遲宣思前想後,決定不離開本地,就在爺爺留給他的房子基礎上,修出一套符合要求的安全住宅。

明尚小區整體是建在丘陵地帶上面的,因為這裡相對於傳統意義的市中心有些距離,所以當年拿地價格也比較便宜。

本來當年是有一塊更好的地,但是那塊地被某個大領導的親戚給看上了。商人哪能不知死活和這樣有後臺的人去爭地,只好退而求其次。

主管城建的大領導也知道這次委屈了人家明德公司,所以在很多政策指標比如容積率、綠化率等方面就開了口子。總之,明德公司也不算虧,長遠看還佔了便宜。

老爺子心氣很高,即使地段不好,也要把它打造成最好的社群。對於這一片住宅老爺子是費了心的。在整體規劃上,塔樓板樓小高層聯排各種戶型都有,按區規劃。這是為了儘量豐富業態,各種人群都有,這就能方便外面商業地產的租售。

這個規劃思路其實又符合東方古代的傳統,又符合西方現代的理念。

很多政府領導做城市規劃,總是想人為劃分出各種功能區來。這個理念不算錯。但放到微觀上,還想搞什麼富人區、經濟適用區——這是好聽一點的說法,如同將“下跌”描述為“負增長”一樣——等分野,那就不是很合適了。

古代的城市肯定會有貧民區富人區,但這一般情況下都是市場自發調節形成的,靠買賣來完成最終區劃調整。而不是一開始就東邊一塊地只能富人住,北邊一塊地只能窮人住。

事實上,不去故意分什麼窮人區富人區,讓不同消費能力的人儘量住的近一些,這極為有助於商業發展。因為有錢人消費能力旺盛,這就帶來了大量的就業機會。而窮人一旦有了就業機會,那麼便會改善生活,甚至改變命運。

尉遲明賢當年就採取了這樣的規劃理念,將一片在當時並不算優質的土地以及附近一大片打造成了相當繁華、有生活氣息、有人味的街區。

尉遲明賢給自己修的這套別墅,最大的一個優點就是地勢高。

明尚小區所在的城東區幾乎是整個城市地勢最高的部分,比市裡其他區域高出十多米。城區東邊還有一條渾河,排水更加方便。降雨量大時城東區積水基本上都是最輕的,很快就排走了。

而老爺子給自己蓋的這套小樓比小區周邊的房子還要高個四五米。

這座房子蓋在一小塊坡地上邊。原本這一小塊地在規劃當中沒有什麼價值,因為它地勢太高,面積還比較小,用來蓋樓的話就得和周邊找平,這麼搞工程量太大不划算。這一地塊裡有大片平地可用,犯不上啃這塊骨頭。於是規劃師便想幹脆把這塊地再堆高一些,搞成個小山包,做成公園綠地也是一道風景。

但當年團隊裡有個建築師懂些風水,他認為這塊地風水很好,雖然面積太小建不來塔樓板樓,但只建一套小樓的話是沒有任何問題的,而且這麼做還會利用上這裡的風水,於是極力勸說明賢老爺子改設計。

老爺子被說動了,反正自己也是要住房子的,一頭羊也是趕兩隻羊也是放,便在這塊小高地上面修了現在這座別墅。

這塊地下面是一片岩層,打地基的時候還費了好大一番勁。房子質量一級棒,畢竟是老爺子修給自己住的,不管是材料還是施工只可能是真材實料、精益求精,完全不可能偷工減料。

尉遲宣記得,有一次裝寬頻,師傅打鑽打了3分鐘,牆也沒打透,鑽頭都給磨損不少。這師傅抹著汗抱怨:

“其他住宅樓一分鐘都用不了就能把牆打透,這房子怎麼這麼結實,鑽都快打廢了!”

尉遲宣最擔心的就是整個社會秩序垮塌後呈現出來的叢林世界。人和人之間已經沒有了正常社會形態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