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只是事修的因果。我們知道修五戒十善生天,我們知道修四諦十二因緣成就涅盤,我們知道修菩薩法能夠成就佛道,這個是事修的因緣。但是我們不知道佛陀甚深的、秘密的含義就是:其實這五乘法門都在開顯真如。這一塊是我們不知道的,不知道佛陀的這種秘密含義,除非你在觀心。
“所以者何?”因為只有如來能夠深知眾生在修行當中的十如是。這以下解釋十如是。
第一個,“種”。這個“種”是總說的,五乘種性這是總說。相、性、體就是這以下別說了。
第一個,你修習一個善法的時候,你會出現一個相狀。比方說佈施,人天種性的人在修佈施的時候,他會取相分別。他修佈施他會怎麼想呢?他會想說,我佈施,來生能夠成就快樂的果報。他會用快樂的相狀在心中去激發自己。人天種性是取相分別。二乘種性修佈施,他就是透過佈施來成就偏空寂靜。菩薩種性是透過佈施來成就他的悲智雙運。所以他修法的時候,他第一個出現“如是相”,他心中會有一個相狀出現。
這個相狀會帶動他的習性,“如是性”,他的思考模式。人天種性是透過佈施來成就增上心,他希望透過佈施、持戒的善法,讓來生更好、更快樂,增上心。二乘種性是出離心,菩薩種性是菩提心。所以,這個相狀有它對應的內在的習性,如是性。
那麼,把這個心中的相狀跟心中的習性合起來就是“如是體”,構成他的身心世界的主體。這個主體就會產生智慧了。“念何事、思何事、修何事”,聞慧、思慧、修慧。這個地方的“事”是指他的所緣境。人天種性的人修善法的時候,他的所緣境,他追求的是人天的快樂境。所以他這境,他不管是修佈施還是其他善法,他心中所思、所念、所修都是在趨向快樂。二乘人的所緣境就是空性的涅盤。菩薩的所緣境就是功德莊嚴。他心中有不斷在重複的一個所緣境。
再往下看,“云何念、云何思、云何修”,這是指能觀的智。人天種性在修佈施的時候,他是修因緣觀,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他是觀察業果,因緣智。二乘人是空觀智,他觀一切法都是無常、無我的畢竟空。菩薩是中道智,是即空即假即中的中道實相。所以他在修善法的時候,他的相狀、他的習性是有他的智慧在支援的。
“以何法念、以何法思、以何法修”,把這個所緣境跟能觀的智合起來,就構成他三慧的自體,就是他的何法念、何法思、何法修。能觀的智跟所觀的境合起來,就是他的三慧的自體。
這個智慧就構成了“如是力”、“如是作”。他在善法中開始操作,產生一種作用。什麼作用呢?這以下說“因、緣、果、報”了。你透過你的因緣觀、空觀跟中道實相觀,去操作佈施、持戒、忍辱這種法,你就會怎麼樣?“以何法,得何法”。你就創造出不同的因緣果報。
總而言之,眾生在修法的時候,他的內心是住於種種差別之地,他落入了十法界的十如是的因緣果報當中,只有“如來如實見之,明瞭無礙”。“如彼卉木叢林諸藥草等”,而不自知上中下的根性差別。
這個地方是說明,佛法的修學,有些是我們知道的,有些是我們不知道的。就是說,我們是心外求法,所以我們不會觀照我們內心的起心動念。我們總是覺得佈施成就快樂的果報,那我們是心隨法轉,其實你內心的運轉你是不知道。你用什麼心態、用什麼思考,你心中是產生一個什麼樣的目標,這才是重點。更重要的是,如是相性體力作因緣果報,還有一個“本末究竟等”,這句話最重要。前面的九種如是是在哪裡運轉?在一念心性運轉。當你的佈施的法在心中產生一種佈施的相狀、佈施的思考、佈施的智慧的時候,你其實是在啟用你的真如本性,而你自己不知道,不自覺知。
比方說,我們講不殺生好了。不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