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卻傳來了不同的聲音。有一些大臣覺得哈密地處偏遠,想要守住不易,而且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擔心會加重朝廷的負擔,提議要不要放棄哈密,只在肅州等地加強防禦便可。這一訊息傳來,軍中上下都氣憤不已,大家拼死拼活收復了哈密,怎能說放棄就放棄呢。
罕慎都督更是心急如焚,他趕忙寫了奏疏,詳細陳述了哈密的重要性,以及此次收復的不易,還有守住哈密的可行性,派人快馬加鞭送往京城,希望朝廷能改變主意。
李逸風得知此事後,也是憂心忡忡,他在城中四處走動,看著那剛剛恢復生機的哈密城,心中想著,若是朝廷真的決定放棄,那這一切可就白費了呀。他與城中的百姓交談,百姓們紛紛哭訴著,請求朝廷不要放棄哈密,他們願意協助明軍一起守衛這裡,這裡是他們的家園啊。
好在經過一番激烈的朝堂爭論,孝宗皇帝最終還是決定繼續保有哈密,加強對其的管理與防禦。這個訊息傳來,哈密城再次沸騰了起來,大家都歡呼雀躍,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此後,李逸風便留在了哈密城,協助守軍繼續鞏固城防,訓練士卒,守護著這座來之不易的城池。而哈密的收復,也讓大明在西北的威望得以重振,往來的商旅又開始穿梭於此,文化交流也逐漸恢復,為這一方土地帶來了新的生機與繁榮。
在這同一時期,世界其他地方也有著各自的發展與變化。
在朝鮮,正處於李朝時期,深受中國文化影響,尊崇儒家思想,以科舉選拔人才。政治上為封建君主制,重視農業發展,開墾大量農田種植水稻等作物,手工業如陶瓷、紡織等也有一定發展,與明朝保持著密切的朝貢貿易往來,促進了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與經濟互通。
日本當時處於室町幕府時代向戰國時代過渡階段,各地大名勢力逐漸崛起,紛爭不斷,將軍雖名義上掌控政權,但實際權力有所分散。其獨特的武士文化盛行,武士遵循忠誠、榮譽等嚴格準則,在社會中有著重要地位。經濟方面,農業是基礎,同時商業和手工業不斷發展,沿海地區貿易活動增多,也吸收了不少外來文化,形成了如茶道、能劇等特色文化形式。
奧斯曼帝國正處於不斷擴張的強盛時期,領土橫跨歐亞非三大洲,其軍事力量強大,憑藉先進的軍事技術和組織架構,不斷征服周邊地區。在文化方面,融合了多種民族和宗教元素,伊斯蘭教影響深厚,同時吸收了拜占庭等地的文化特色,建築藝術上宏偉的清真寺便是例證,商業貿易也十分繁榮,掌控著東西方貿易的重要通道。
法蘭西王國在中世紀晚期,封建制度依然存在,但城市興起,市民階層逐漸壯大,商業和手工業不斷發展,紡織業、釀酒業等頗具規模。文化上,大學逐漸興起,學術氛圍日漸濃厚,文學、藝術等領域也開始有了新的發展,為後來的文藝復興奠定了一定基礎。
印度的德里蘇丹國在這一時期雖然面臨著內部的諸多矛盾和外部的一些壓力,但依舊在文化、建築等方面有著獨特的發展,伊斯蘭教文化與本土文化相互交融,眾多清真寺等宗教建築展現出別樣的藝術風格,農業依舊是主要的經濟支撐,種植著小麥、棉花等作物,並且有著繁忙的內陸貿易活動,連線著不同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