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暨市城南浣紗村),中國春秋末期美女。
西施出身貧寒,常浣紗於溪,生有姿色,秀媚出眾。
越國戰敗後,被迫向吳國稱臣求和。越王勾踐遍選國內美女獻給吳王夫差,天生麗質的西施也是其中的一員 。
夫差對西施萬般寵愛,先是在姑蘇建造春宵宮,又專門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歡宴的館娃閣、靈館等。
西施擅長跳“響屐舞”,夫差又專門為其築“響屐廊”。而與此同時,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使越國強盛起來,最終打敗了吳國。
吳國滅亡後,西施不知去向,有說是被沉海而死,有說是與范蠡泛舟五湖隱居而去。
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後人說四大美女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其中的“沉魚”即指西施,出自西施浣紗的傳說。
越國戰敗後,被迫向吳國稱臣求和。越王勾踐遍選國內美女獻給吳王夫差,天生麗質的西施也是其中的一員。
夫差對西施萬般寵愛,先是在姑蘇建造春宵宮,又專門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歡宴的館娃閣、靈館等。西施擅長跳“響屐舞”,夫差又專門為其築“響屐廊”。
而與此同時,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使越國強盛起來,最終打敗了吳國。吳國滅亡後,西施不知去向,有說是被沉海而死,有說是與范蠡泛舟五湖隱居而去。
西施到底有多美,魚看到後全部都沉底了,這就是沉魚之美!
西施,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國諸暨苧蘿村,苧蘿有東西二村,其居西村,故名西施。施姓後裔生活在浣紗溪畔。其父賣柴,母浣紗,西施亦常浣紗於溪,故又稱浣紗溪。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中的“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的經典傳說。
在當年西施浣紗之處諸暨,系一大方石,古樸蒼褐,上鐫“浣紗”二字。為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手筆。
南北朝劉宋孔靈符《會稽記》雲:諸暨苧蘿山,有西浣紗石。《輿地志》、《十道志》、《嘉泰會稽志》亦載:“勾踐索美女以獻吳王,得諸暨苧蘿山賣薪女,曰西施。山下有西施浣紗石”。
錢盤春編創的 滬劇西施劇本
第1集 一語驚醒夢中人!為了范蠡的命,西施決定犧牲自己!
第2集
越諸暨苧蘿村鬻柴者有女,因居村西,故稱西施,一作先施。貌若天仙,增半分嫌腴,減半分則瘦,為古今美人第一,西施一詞遂為美女之代稱。
西子病心而顰,村東醜女見而美之,亦捧心而效顰,富人見之,閉戶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
東施知美顰而不知顰之所以美,此即東施效顰之典。西施常浣紗於水上,魚為之沉,故有沉魚之說,世人因名其溪。
越君勾踐圖復國,以吳王好色,乃用范蠡謀,徧訪國中美色,得西施,飾以羅榖,教以容步,習於土城,臨于都巷。
三年學服,乃獻於吳王夫差。吳王嬖之,日事遊樂而廢朝政,親佞幸而遠賢良,終至國破身亡。吳既滅,勾踐以西子為亡國尤物,浮西子於江,令隨鴟夷以終。
鴟夷者,伍子胥死而盛以鴟夷,其死西子有力,故沉西子以報(伍)子胥之忠。《墨子》曰:“吳起之裂,其功也;西施之沉,其美也。
自古至今,以女色亡國者,世皆罪於女,惟西子例外,無人將其比之妹喜、妲己、褒姒之流,是西子之幸,或三女之不幸?崔道融《西施灘》雲:
“宰嚭亡吳國,西施陷惡名。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
羅隱雲:“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