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韓邪單于長子復株累單于。
大閼氏的長子雕陶莫皋繼承了單于的職位,依照匈奴的禮俗,王昭君成了雕陶莫皋的妻子。生下兩個女兒,長女叫雲,次女叫當,後來分別嫁給匈奴貴族。
兩年之後,呼韓邪單于就拋下嬌妻幼子撒手人寰。按照匈奴的祖制,王昭君又嫁給了呼韓邪的長子,新即位的復株累大單于。
生育了兩個女兒,但昭君的悲劇並未到此為止,十一年後,第二個丈夫也先她而去了。
據野史記載,她又被命嫁給新單于,復株累的長子,也就是呼韓邪的孫子,昭君終於承受不住,徹底崩潰了,她最後選擇了服毒自盡。 但在正史中,王昭君一直活到53歲,在當時可算十分長壽。
身後之事:元始二年(2年),王莽掌握朝政,取得王太后,賞賜烏珠留若鞮單于,令其送昭君長女須卜居次返回中原,進宮服侍王太后。
初始元年(8年),王莽奪取西漢政權,建立新朝。次年,王莽換單于璽,改授新匈奴單于章,匈奴不滿,遣將兵眾萬騎,屯兵塞下,漢匈關係惡化。
天鳳元年(14年),須卜居次夫婦勸單于議和,漢廷派昭君侄王歙為和親侯。次年,漢匈議和,王莽改匈奴為\"恭奴\",單于稱\"善於\",賜以印綬。
泰始二年(266年),司馬炎稱帝,建立西晉,追尊司馬昭為文帝,為避司馬昭的諱,王昭君被改稱明君,史稱\"明妃\"。
主要成就:邊塞和平的貢獻。
昭君出塞後的幾十年時間裡,漢匈兩家一直保持了友好和睦關係,因此西漢末年的和親是成功的。
西漢呼韓邪單于附漢與昭君出塞,不但結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和戰亂,而且為中原王朝的大一統奠定了基礎。
此外,透過和親加強了和親雙方的交流,使當時相對落後的少數民族必然產生對中原先進位制度的嚮往,促使一些少數民效仿中原的制度。
對於國家的貢獻:昭君出塞後,她勸呼韓邪單于不要去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
從此,使得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匈奴展現出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
王昭君為實現漢朝與匈奴的和睦相處而遠嫁匈奴,開創漢匈間60年無戰事的和平局面。
昭君使漢朝與匈奴和好,邊塞的烽煙熄滅了50年,加強漢族與匈奴民族之間的民族團結,符合漢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
她與她的子女後孫以及姻親們對胡漢兩族人民和睦親善與團結做出了巨大貢獻,透過和親,從客觀上緩解了漢朝與匈奴的關係。因此,她得到歷史的好評。
元代詩人趙介認為王昭君的功勞,不亞於漢朝名將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為我國曆史上流傳不衰的民族團結的佳話。她不僅有驚人的美麗,而且負有替漢家君王傳播光明、和番寧胡的重大使命。
因為昭君不只是一個北上匈奴的人,她帶著中原所有的文化,所到之處,無不春暖花開。
王昭君的歷史功績,不僅僅是她主動出塞和親,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後,使漢朝與匈奴和好,邊塞的烽煙熄滅了50年。
歷史評價:王昭君和親遠嫁匈奴,歷來被認為是件極其悲慘的事。王昭君本人的想法具體如何已經不要緊,倒是透過後人對此事的解讀,能看出歷朝歷代的婚姻觀、地域觀和審美觀等。
王昭君的歷史功績,不僅僅是她主動出塞和親,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後,使漢朝與匈奴和好,邊塞的烽煙熄滅了50年,增強了漢族與匈奴民族之間的民族團結,是符合漢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
昭君出塞後,結束了匈奴與漢朝的百年對抗,北方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