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上一次寧晨躲避nasa衛星攻擊的事情,這一次的實驗明顯要具備遠遠更大的難度。
上一次寧晨只需要進行緊急變軌的行動,躲避廢棄衛星的攻擊便可以,而這一次,夏國航天局需要實現精準的打擊,誤差甚至只能在幾百的範圍之內。
這對於瞬間的太空行動來說,是一個非常巨大的考驗,但凡有一項技術無法達標,最終都很難準確的擊中目標。
而就在實驗進行的過程中,一個新的狀況突然出現了。
這顆失控的衛星,並沒有按照之前的運動趨勢繼續執行,而是似乎發生了什麼新的狀況,突然又改變了它的運動趨勢。
這是寧晨等人在設定實驗的時候,特意增加的一項設定,便是廢棄衛星的運動趨勢可能會不斷的改變。
畢竟寧晨覺得,簡單的進行一次變軌,並不符合嚴格的失控標準,只有這樣連續的變化,才更像是一顆完全失控的衛星。
發現了這樣的情況,nasa也感到非常的震驚。
“夏國航天局的這顆失控衛星,居然不是單調的進行了一次變軌運動,而是在不斷的進行著運動趨勢的變化……這樣高難度的實驗,他們真的有可能成功嗎?”
這意味著,在太空反導系統的導彈發射之後,廢棄衛星的運動趨勢依然發生著變化。
這顆導彈之前的預定程式,已經沒有了任何的意義了。
但就在這個時候,新的變化突然出現了。
只見在螢幕影片中的這顆反導導彈,彷彿突然檢測到了什麼新的情況一樣,開始了運動趨勢的變化。
經過調整之後,反導系統的導彈,朝著廢棄衛星改變運動趨勢後的方向飛行了過去。
這個突然的變化,讓所有人都為之感到震驚。
“這顆導彈……居然在發射出去之後,還可以如此自如的改變它的運動狀態。看來在這顆導彈上面,也是有自己的發動機和控制舵的。”
如果是早期彈道的導彈,確實在發射後完全無法改變方向,因為它們是依靠慣性進行飛行的,只會在導彈發射之前,由火箭發動機來提供短暫的動力。
這種彈道的動力相對有限,射程也會短出很多。
而一些最新的現代導彈,已經具備了發射之後還可以不斷改變方向的能力,不會僅僅依靠慣性來進行飛行。
但讓nasa感到驚訝的點不止於此,而是因為這顆反導系統的導彈,運動趨勢的變化實在是太過絲滑了。
“它的運動趨勢變化的方式,似乎並不是依靠於遠端遙控的控制,而是依靠其自身的判斷。這樣的控制方式,可以大大減少它的反應時間。”
正如他們判斷的這樣,寧晨等人在研發整個太空反導系統的時候,的確讓整套系統加入了很多人工智慧的技術。
如果是透過遠端遙控的方式的話,不僅難以準確的對導彈的運動進行控制,而且也會耽誤很多寶貴的時間。
除了人工智慧技術的加入之外,寧晨等人也強化了導彈內部的發動機和能源系統,讓這顆導彈能夠具備更強的動力和續航能力。
因此,就算是再難攻擊的目標,夏國航天局也有信心能夠順利的摧毀,以保證我們航天局的絕對安全。
就在大家焦急等待的過程中,終於看到了一個好訊息。
只見在直播畫面之中,那顆失控的衛星彷彿突然受到了重擊一般,直接在直播畫面之中消失了。
而隨著這件事情的發生,夏國航天局也正式宣佈,他們的這次實驗順利成功了。
“剛剛我們的太空反導系統,已經成功擊中了失控的衛星。我們對於碰撞的力度和方向進行了詳細的規劃,以保證這次的行動不會影響到正常的太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