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章 經香秘閣之遇

發聖人之理,其精奧亦與天地相感。但唯有傳此學者方能聞到,其他人則無緣感受。士人聽聞,不禁對這神奇的現象感到驚歎,腦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一幅畫面:在靜謐的子刻午刻,諸書彷彿被賦予了生命,文字化為一縷縷濃香,在空氣中瀰漫開來,那是聖學與天地共鳴的奇妙景象。他對聖學的奧秘越發好奇,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渴望,想要深入探究這背後隱藏的無盡智慧。

耆儒微微頓了頓,目光中流露出一絲追憶與崇敬,開始講述經香閣的歷史。自尼山刪定經典,大義微言便代代相傳。在那個遙遠的時代,先聖孔子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深邃的思想,對眾多經典進行整理刪定,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漢代諸儒,他們距離古代更近,能夠更直接地接觸到先聖的遺風餘韻,因此在訓詁箋註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他們專注於對經典文字的解釋和考證,力求精準地還原先聖的本意,傳承先聖之心。他們淳樸無爭,一心只為探究學問,將先聖的教誨傳承下去,各自傳承師說,篤溯淵源,使得儒家學說在漢代得以廣泛傳播和發展。

,!

隨著時間的推移,唐代時期,斯文未改,儒家學說依然在社會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學者們繼續秉持著對經典的尊重和傳承。而至北宋,眾多大儒齊心協力,勒為註疏十三部,這一偉大的成就得到了先聖的嘉許。然而,他們也深知,隨著時代的變遷,新說日興,如果不加以保護和傳承,儒家經典很可能會逐漸被遺忘,成為絕學。於是,為防患於未然,他們毅然決定建造這座經香閣,用以貯藏經典,守護聖教傳承。

士人聽得入神,彷彿穿越時空,親眼目睹了儒學在歷史長河中的發展歷程。他看到了漢代諸儒在書齋中埋頭苦讀、筆耕不輟的身影;感受到了唐代學者們對儒家學說的堅守與傳承;體會到了北宋大儒們建造經香閣時的那份憂慮與決心。他對先人的智慧和努力深感欽佩,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使命感,想要為儒家學說的傳承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耆儒的目光突然變得深邃而銳利,彷彿能夠穿透士人的靈魂。他凝視著士人,緩緩道出他能進入經香閣的緣由。原來士人四世前為刻工,曾親手刊刻周禮半部。在那個久遠的年代,他或許只是一個默默無名的工匠,但他在刊刻過程中所傾注的心血和專注,卻留下了難以磨滅的痕跡。那殘留的餘香,歷經四世的歲月流轉,依然在經香閣中散發著微弱卻又獨特的氣息,因此得以被感知入閣。士人聽聞後,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感動與震撼。他彷彿看到了前世的自己,在簡陋的工坊中,手持刻刀,一筆一劃地在木版上雕琢著周禮的文字,那份對文字的敬重和對聖學的敬仰,穿越了時空的隔閡,在這一刻與他的靈魂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他對自己前世與聖學的這一絲聯絡深感奇妙,同時也意識到自己與這經香閣似乎有著某種特殊的使命與緣分,這種感覺如同一隻無形的手,輕輕地推動著他走向未知的聖學探索之路。

士人在閣中與耆儒探討經義,話題自然而然地轉到了漢儒與宋儒之別。耆儒微微皺了皺眉頭,陷入了沉思,片刻後,他緩緩開口說道,漢儒重師傅、淵源有自,他們尊崇師長的教誨,注重對經典的傳承和延續,每一個觀點和解釋都有其深厚的學術淵源。而宋儒尚心悟、研索易深,他們更傾向於透過內心的感悟和深入的思考去探究聖學的真諦,在研究過程中往往能夠挖掘出更深層次的內涵。然而,漢儒或執舊文、過於信傳,有時會過於拘泥於經典的原文和傳統的解釋,缺乏創新和突破;宋儒或憑臆斷、勇於改經,在追求創新的過程中,偶爾會憑藉個人的主觀臆斷對經典進行修改,這也引發了一些爭議。

他舉例說道,如易自王弼始變舊說為宋學萌芽,宋儒未攻;孝經之爭只在今文古文字句,這些爭論相對而言無關宏旨,均姑置勿議。而尚書三禮三傳毛詩爾雅

為您推薦